当前位置:
编号:95945
城市建设要给孩子话语权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18日 生命时报 2022.03.18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铁鹰

    今年春节后,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小学的门口画上了一条黄白相间“特色斑马线”。温州市南浦小学校长李碧介绍说:“这是孩子们提出来的办法。”温州市正在创建儿童友好城市,这次的“提案”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建设的“儿童力量”。

    特色斑马线与普通斑马线相比,更有视觉冲击力,可增强对过往车辆礼让行人的警示性,提升安全性。据报道,这条斑马线的提议,源于南浦小学去年秋季开设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更友好”主题实践课。课程中,学生以“一米的角度”观一城,发现城市里友好和不友好的地方,最后递交自己的《推进儿童友好城市提案》。孩子们写下的建议里,除了特色斑马线,还有小区公园水池没有护栏,儿童在附近游玩有危险;小区运动设施不够“儿童友好”,很多设施无法体验等。其中不少建议被市政府相关部门立即采纳执行。

    实际上,早在“十三五”期间,深圳就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在国内率先关注儿童基本权利的实现。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的基本权利概括为四种: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其中儿童参与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在充分考虑儿童真实需求和表达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儿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长效机制,而儿童议事会是实现儿童参与的最佳方式之一。

    长期以来,大人总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大人决定论”大行其道,致使孩子们的感受和建议被忽视。近年来,深圳市等城市也和温州市一样尝试让儿童参与城市建设,这些举措不断涌现正是社会尊重和维护儿童权利的体现。儿童也是城市的主人,他们既是城市建设的受益者,也是促进者。儿童参与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城市的建设者、治理者应积极为儿童搭建表达意见的平台,获取儿童真实的需求,进而将这种需求转化为对城市决策有影响力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大力实施“双减”的背景下,让儿童参与城市建设,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优化社会实践教学,巩固素质教育成果,还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使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成为能思会想、有行动力有责任感的新时代接班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