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2.01.14
编号:96978
编读往来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月14日 生命时报 2022.01.14
     《生命时报》架起医患的桥

    辽宁省大连市读者 李洪波

    看到1573期22版“医者茶座”头条的题目《不问症状,怎么能看好病》,笔者的阅读欲望马上被勾起来了,阅后感觉眼前一亮。

    这篇文章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撰写的,问诊过程之详尽,诊断经验之丰富,医者态度之诚恳,令人心悦诚服。可以说,《生命时报》架起了一座医患之间和谐信任的桥梁。

    医患的共同愿望是解除患者的病痛,但有的患者嫌医生太唠叨,问这问那问个不停,有的患者觉得医生过度依赖检查结果,有的医生只看检查报告就开药,也有医生延误了患者的治疗。胡大一教授以一次接诊经历,娓娓道来。正如文章所述,“问诊既是医生了解症状,进一步分析诊断的入门,又是医患情感的沟通。”

    在阅读时,笔者被医者高尚的职业情操感动。“医生关心体贴的是受病痛折磨的人,而不是用影像、化验去看器官、看病变。医学是人学和仁学。”一句朴实真诚的感悟,既道出了医者心声,又温暖了患者的心,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 http://www.100md.com
    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我们期盼贵报能刊登更多这样的文章,也坚信“一份生命时报,一生健康之道”。▲

    一篇文章帮我走出运动误区

    河南省孟州市读者 乔承祖

    第1573期《生命时报》“全民健身”版刊登的《告别误区,运动效果才好》一文,读后感觉十分温馨,而且非常有说服力。

    作者提到,人们在健身时常有习惯性的错误认识,影响运动效果。在新一年里规避7个常见运动误区,有助提升运动效果,促进健康。无疑,这是为广大读者送上的一份大礼,更是一份真诚的关怀。

    过去,不少人认为早晨运动好、饭后要百步走、运动后需马上补水、立即洗澡等,错误认知屡见不鲜,实在存在不少弊病。这篇文章对于如何运动、注意事项、运动方法等都做了详细介绍,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帮人们在运动中找到正确方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便知晓。
, 百拇医药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和追求,身体好,才会有好心情,干工作、做事情才会有精神、有信心。通过这篇报道,能极大提高人们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让读者走出误区,进行科学运动,提高运动质量,收到良好效果。▲

    这报订得值

    北京市读者 刘曰建

    笔者退休20多年了,每年都会订阅健康类报纸。去年单位举办老干部活动时,同事向我推荐了《生命时报》,说内容很好。于是,2022年,我改订了《生命时报》。

    没想到,刚看了两期就得到两个惊喜:一是2021年底就收到今年1月4日的报纸,1月4日又收到7日的报纸,均提前了3天,让我先“读”为快了。我所订阅的其他报刊,不乏延后到的,但从未有提前的;二是1575期“医者茶座”版《认真生活,中医第一课》中,提到淋雨受凉后喝姜汤可预防感冒,但感冒后出现嗓子干、大便干时,再喝姜汤不仅没用,还会让人更不舒服。此前,我一直认为只要感冒就得喝姜汤,没想到喝姜汤的时机还决定着效果,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 http://www.100md.com
    读到这儿,我和老伴说:“就凭这些知识,这报今年订得值了!”▲

    八方来音

    杭州市工读学校高级心理教师曹刚:我们是专门接收问题学生的特殊学校,会看到很多孩子的自伤行为和心理挣扎,真的很心疼。我一直在整理咨询案例,感谢你们找到我来谈这类问题,希望《问题少年们经历了什么》报道刊出后,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

    读者微信群网友金倬善:看了短视频《幽螺可致癌,国人六成阳性》,我知道了幽门螺杆菌的严重危害——是消化道疾病致癌的元凶;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平时除了用公筷,还可适当食用大蒜、辣椒等辛辣食物。为《生命时报》点赞。

    微信网友“达达尼安”:《生命时报》公众号的推文质量很高,内容通俗易懂,所讲都是老百姓身边的健康知识,能起到帮助、提醒、纠正,最终改善提升读者身体状况的目的,是很良心的公众号!
, 百拇医药
    微信网友“甘草”:我是一个老读者,2003年偶然在报摊上发现了《生命时报》,当时的名字还是《生命周刊》。因为报纸的内容好,我跟报摊老板说,每期有了新报纸都给我留一份,后来,同事也让我叫报摊帮留。我记得很清楚,有6个同事要买《生命时报》。

    微信网友都秀华:2021年,感谢《生命时报》的陪伴,感恩送报员风雨无阻地配送,每一次都贴心地标注上“某号楼几单元几号住户亲取、非本人勿动!”这份报纸太好了,邻居们也很喜欢,所以我经常在微信群里转发《生命时报》公众号的文章,跟大家分享有用的知识。2022年,祝《生命时报》越办越好,给大家带来健康和福祉。

    读者微信群网友施祥云:我喜欢看“生命智慧”栏目里的文章,哲理性很强,读者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第1575期报纸刊登的《“愚笨”换来诺贝尔奖》一文,介绍了著名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故事。桑格的成功告诉我们:人“愚笨”一点不要紧,只要有信心,只要肯攀登,草窠里也能飞出金凤凰。▲, 百拇医药(李洪波 乔承祖 刘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