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4969
苟利国家,不惧生死
http://www.100md.com 2021年8月24日 生命时报 2021.08.24
     苟利国家,不惧生死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教授 刘又宁

    不久前,我有机会参观了福州的林则徐故居。林公塑像旁矗立有巨大而醒目的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令我十分震撼,肃然起敬。这十四个字代表了千百年来深藏在历代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也恰好是当代抗疫英雄们不惧生死、不求名利、默默奉献、拼死战斗在第一线的真实写照。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新冠疫情,中国以实际行动给全世界做出了表率,这一奇迹是其他任何国家无法模仿、无法复制的。首先因为我们拥有100年光辉历史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可以统一行动、统一步伐、密切配合,从最高层直到最基层的社区,遍及每一个角落,全民动员、全民自觉“参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抗疫战场上,无论是人员、装备还是物资条件都能很快得到充分保障。抗疫是一场全民战争,从指挥者到临床医护人员、流行病学者、微生物学者,再到后勤、运输、社区工作者,直到卫生员、厨师,缺一不可。我们有听党指挥、高度成熟、富有包容精神的伟大中国人民,我们也有无论技术水平还是奉献精神都是世界一流的医务人员,他们也在抗击SARS等历次疫情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我本人接受上级领导的指示,作为军队专家组组长在2020年2月9日临危受命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当时到武汉看到的是天气阴冷,不时还飘着雪花,路上几乎没有一辆机动车,也很少有行人。偶尔有人也是步履匆匆、半低着头、表情严肃、心情沉重,更不要说互相间打招呼了。我想到,军队第一批抗疫医疗队的450位勇士,在除夕之夜就离家别亲,来到令人有些惶恐的武汉,所承受压力一定比2月9日到的我还要大。2月3日,第二批军队医护人员共1400名接续来到武汉接管了火神山医院;2月13日,又有2600名军队医护人员增援武汉。至此军队医疗队已有4000余名队员。这支队伍成为一直战斗在最前线的、优秀的、举足轻重的抗疫队伍。他们在疫情期间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收治了近万名新冠患者,在抗击武汉疫情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党和国家给了医务人员最杰出的代表——四位“国士”以无上的荣誉与史无前例的隆重表彰,这也是对我们全体医务人员的肯定与鼓励。钟南山院士,我可敬的兄长,历来主张实事求是,敢于直言,以他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威望,成为国家抗疫决策的主心骨。张伯礼院士,将中医中药抗疫发挥到了极致,他带病参战,甚至将自己的胆囊“留”在了武汉。陈薇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发出新冠疫苗,并最先进行临床试验,为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最令笔者感动的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患有难以治愈的“渐冻症”,既饱受疾病折磨,又要承受不能照顾十几公里之遥的已患“新冠”的爱妻之心痛,终日拖着蹒跚的步伐,却挺直了无比坚强的腰杆……

    所有在这场无硝烟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者、不遗余力奋战在一线的包括不幸因公染病的医务人员与其他行业的勇士们,他们的功劳永远不可磨灭,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历史会将他们永远铭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