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01
编号:88199
母亲太严厉,孩子易焦虑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生命时报 2020.09.01
     不要总盯着分数 看重努力和进步

    母亲太严厉,孩子易焦虑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新影

    本报记者 李珍玉

    赖床不吃饭,严厉呵斥;考试没考好,冷嘲热讽;平时犯错误,动辄生气打骂……生活中,不少妈妈管教孩子十分严格。但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给这些“严厉妈妈”敲了警钟,青少年成长早期,如果母亲采取过度严厉、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其面临很多情绪问题,变得焦虑和抑郁。

    “看似只是孩子屁股挨揍了,过几天就能好,但他们大脑受到的影响可不止几天。”主持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影表示。研究团队对一组十二三岁的孩子进行家庭教养方式和情绪评估,3年后给他们做功能性磁共振脑扫描(fMRI),结果发现,母亲长期采取负面消极教养方式(不论肢体暴力还是精神暴力),孩子到青春期,脑部杏仁核与前额叶之间的神经环路活动都发生了异常。这些孩子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下,无法排解,进而影响到大脑。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影响是广泛的,中轻度可能造成抑郁情绪,对很多事情没有兴趣,尤其是学习;严重的可能无法继续学业,甚至轻生。研究团队已把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精神病学》杂志上。

    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其实很多母亲也“冤枉”,谁也不想平白无故发火,但当孩子达不到预期标准,又总是惹人生气时,很难控制情绪。针对这个问题,李新影给了以下几个建议。

    教育预期不能太高。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名校,也不是只有上了名校的孩子才能成功。因此,要对孩子的教育成果有个合理预期,不苛刻要求自己,也不强迫孩子。

    看重努力和进步过程。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教育标准不能一刀切。家长要更多地欣赏孩子,看重孩子付出的努力和进步,不要只看分数,总盯着孩子的短板,更不要常用其他孩子的优势和自己孩子的劣势比较。比如孩子考试,如果比以前书写工整了,比以前更仔细了,会的题目都做对了,即使分数没有什么变化,也应该鼓励和肯定。李新影说,教育需要耐心,要本着“牵着蜗牛去散步”的精神去做。

    发脾气前按“暂停”键。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一种自我修炼。人在气头上,可以给自己一个暗语,或事先跟孩子约定好,如果感到自己要发脾气了,就启动暂停模式,比如自言自语“一二三,停”!去别的屋子转一下,或喝口水、做次深呼吸,有个时间缓冲,再回头想想就不那么想发脾气了。

    积极调整身心状态。研究发现,平时花一些时间做身心平衡的调整锻炼,如跑步、打球、游泳、做瑜伽、练冥想,能帮助人更好地控制情绪。所以,家长们不妨多学着修身养性。

    用自然结果惩罚法。如果孩子不按家长的要求做事,出现了狼狈局面,家长可在坚持原则且安全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面对不良后果,然后自己选择改变。比如,早上拖拉或不想完成作业,不必呵斥,让孩子迟到一两次,或完不成作业,请老师批评教育孩子。孩子经历几次之后,自己就会尝试调整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