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2.06
编号:85018
景区垃圾分类,游客责无旁贷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6日 生命时报 2019.12.06
     11月19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12301公共服务官方微博转发消息称,北京市将对A级景区的垃圾投放实行严格管理,今后全市新评A级景区如果未按规定做到垃圾分类,将被“一票否决”;已具备A级资质的景区如果违规且限期整改不到位,会被降级甚至取消资质。

    作为2019年的热门话题,垃圾分类的概念对绝大部分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景区垃圾投放的管理,毕竟与家庭生活垃圾不同。景区的特点之一是面积大,很多还包含山水等自然景观,无论清理或管理难度都极大,若只依靠园区内的保洁人员,难免顾此失彼。比如,云南梅里雪山景区内的河道曾被成堆的垃圾堵塞;黄山、张家界等名山的悬崖峭壁上,工作人员不得不冒着风险、吊着绳索清理游客乱丢的垃圾……这种情况固然与园区应对特殊情况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有关,但也反映出游客对垃圾投放的随意态度。某旅游网站发起过一项网上调查,其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游客承认自己曾在景区内随意丢弃过垃圾。

    目前,景区内的垃圾根据来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二是旅游经营开发单位和个人在开发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建筑垃圾、“三废”垃圾等。后者需要景区管理者全权负责,而前者,游客是责无旁贷的。

    中国有句古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尽管其本意是劝诫个人不要多管闲事,但在很多现实问题上,“只顾自己门前”的做法会损毁整个社会风气。社会公德的形成,需倚仗每个人的付出,就像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每个人都有义务学习并执行。

    当然,将景区垃圾分类做到位,最主要的责任主体是管理者。他们需要合理安排足够的分类垃圾桶;在执行初期,要有志愿者引导游客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因为来自全国的游客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基础不同;景区保洁人员要做到垃圾分类转运等。但无论如何,作为游客,不应该有“事不关己”的想法。做好垃圾分类,保持景区清洁,是每一位游客不可推卸的责任。▲, 百拇医药(张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