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8.18
编号:26012
隐姓埋名三十年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18日 生命时报 2017.08.18
     隐姓埋名三十年

    扬兴文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年轻时,曾在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工作。有一天,他接到中央通知:北京有工作任务,需要他赶快报到。黄旭华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完成任务,回到上海。因此,启程时,他只带了很少的行李。

    报到后,黄旭华了解到,美国、苏联先后有核潜艇下水,中央决定组建造船技术研究室,黄旭华有这方面的经历,于是,决定让他参与中国核潜艇研制。“核潜艇能够在海底几个月,国家受到毁灭性核打击时,如果还有核潜艇,就足以还击。”毛主席在接见黄旭华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参与研制核潜艇的工作人员,需要时刻严守国家的高度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心甘情愿当无名英雄,即使在工作中犯错误,也只能留在单位打扫卫生。”

    听了毛主席的讲述,黄旭华毫不犹豫地答应:“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四处奔波读书,我就已经期待着为了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富强而奉献。科学报国是我的梦想,我会遵守组织上的保密纪律,愿意长期隐姓埋名,竭尽全力地干活。”

    “别的科学家都是公开提出研究课题,有成就立刻及时发表,而你秘密地搞课题,越是取得成就,越要把自己隐藏,你是否能够承受?”听到毛主席的提问,黄旭华坚定不移地说:“在读大学期间,我经受过地下组织严格的锻炼和考验,隐蔽自己我肯定能够承受。”

    从参与研制核潜艇开始,30年间,他没有回到母亲身边,父亲病情严重,他都不能回家看望,父亲离世,他也没能回家奔丧。

    1988年4月10日,404艇从南海深潜试验胜利归来,黄旭华才趁机回家看望母亲。已经95岁的母亲见到久别的儿子,泪流满面。

    “忠孝不能两全,你是怎么样理解的?”接受采访时,听到记者的提问,黄旭华深有感触地回答:“我觉得对国家的忠诚,是对父母的最大孝敬。”▲,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