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4.04.29
编号:10604
“药到病除”有个过程(专家谈药)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4.04.29
     药物类型、疾病状况、用药方法影响起效快慢

    药到病除是很多患者的愿望。大家都希望药物一吃下去就能起效,但药物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太心急。以下原因可能影响药物起效的时间。

    药物类型。针对症状的药起效较快,例如退烧药大约30分钟~2小时就能起效;抗过敏药吃下去30分钟~1小时,症状也会明显改善;但针对病因的抗生素等药物起效较慢。因为抗生素的杀菌或抑菌作用需要药物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产生,而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需要一个过程。另外,细菌感染被控制也需要一段时间。拿最常见的肺炎来说,即使确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后也需要观察2~3天才能看到效果。

    病情和疾病的发展。如感冒已经合并了支气管感染,腹泻造成了脱水,病程和服药的时间就需要延长。有的人对某种药物更敏感,可能起效更快,效果更明显,有的人则可能慢一些,但一般有个时间范围。如长效降压药,敏感的人2~4天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药物不太敏感的人则可能要一周时间才见效。

    用药方法不对。如需要舌下含服的药物:硝酸甘油、降糖多肽等,不能将药片简单地放于舌头表面,而应当将药片放于舌下唾液多的地方,将药片放于舌头表面是很难发挥药效的。治疗性的眼药水应滴在结膜囊内,而不是直接滴在“眼睛中央”,滴到眼珠上,可能真正能起效的就不多,显得起效慢、效果不明显。

    对药物的敏感性。药物起效的快慢,还与心情、对药物和医生的信赖感等有关。有的药物服用后,甚至表现还会加重。如服用痛风药时,在溶解痛风石的过程中,会有尿酸结晶脱落,刺激关节引发疼痛,可能显得药效不明显。

    因此,用药期间如果发现效果不明显,不应随意停药、加量或轻易换药。如果服药3天后,感觉还没有效,可咨询医生或药师,再进行调整。▲, http://www.100md.com(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马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