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69
编号:13627104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观察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9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连续三年应用“三伏贴”进行穴位贴敷,观察治疗期间小儿呼吸系统发病频次。结果:经过三年的穴位贴敷,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频次明显降低,三年的发病频次相互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方法,可以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的发病频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作的目的。

    【关键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观察与护理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中医整体观念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指导下,在夏季一些疾病的缓解期,利用中药贴敷的方法,对于冬季易发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达到预防冬季易发疾病发作和治疗症状的目的[1]。本科室开展冬病夏治中药贴敷疗法,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就其贴敷方法、护理特点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5岁,均连续贴敷三年。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肺系疾病的诊断;西医诊断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内科学》13版中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1.3 选穴与贴敷方法

    1)选穴:肺俞(双侧)、脾俞、膏肓(双侧)、膈俞、定喘(双侧)、肾俞。

    2)贴敷方法:将药物(白芥子21g、延胡索21g、甘遂12g、细辛12g)研为细末,贮瓶备用。使用时,用生姜汁适量调稠如一分硬币大,置于2cm*2cm的无纺布中间,用胶布固定。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皮肤耐受情况确定贴敷时间。每年农历“三伏”分别于头伏、二伏、三伏使用。

    1.4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禁忌证:2岁以下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建议贴敷;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不宜贴敷;有严重湿疹、皮肤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1.5 护理与指导

    1)贴敷前的护理:为使患儿能配合治疗,治疗环境应相对活泼、轻松,消除患儿紧张情绪。因天气炎热,患儿出汗较多,背部应保持干燥,衣服宽松,防止药膏脱落。

    2)贴敷中的护理:贴敷中要密切观察患儿情况,贴敷时间一般2~3岁幼儿0.5小时,4~6岁儿童1小时,6~14岁儿童1~2小时,14岁以上儿童2~4小时。个别对药物特别敏感的患儿要严密观察贴敷的反应。如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皮肤不耐受应立刻把药物取下,三岁以下患儿严格掌握贴敷时间,避免烧伤皮肤。

    3)贴敷后的护理:家长注意观察去掉药膏后皮肤的变化,如局部潮红有温热感为正常反应;如果局部灼热疼痛较重,则有起泡的可能,对密集小泡不需要处理;如果水泡较大,则需到医院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出液,局部涂龙胆紫干燥,待结痂脱落后再行下次贴敷。贴敷当天不要洗澡,以免皮肤破损引起感染。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食物。患儿禁食生冷、海鲜及刺激性食物,特别禁食花生,以防引起过敏反应。告知患儿家长坚持治疗、连续治疗的意义。治疗一年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年。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时间点各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8例患者经过三年的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期间每年发病频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即发病频次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其中用药第一年发病11.64±0.98次,第二年发病7.32±0.73次,第三年发病3.67±0.68次,三年的发病频次比较相互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有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

    3 结论

    慢性呼吸道疾病多由风寒邪诱发,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又称“冬病”。夏季采用温阳的贴敷方法,是强健呼吸道冬天抵御外邪侵袭的有效方法,也是春夏养阳的基本方法之一。三伏天穴位贴敷即利用夏季三伏天,气温高,阳气生发,人体肌肤疏松开泄,便于药物吸收的特点,针对人体不同疾病的相关穴位,用配制的中药进行外敷的一种传统外治方法。通过贴敷药物及腧穴、经络刺激,振奋人体阳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并扶助正气,达到对疾病预防治疗目的[2]。

    清代徐灵胎曾论:“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3]。 相关文献指出:中药穴位贴敷通过穴位刺激皮肤给药,发挥药物的透皮作用,能改善儿童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减轻了口服给药或静脉给药的副作用[4]。本研究中,在为患儿贴敷前严格掌握贴敷时间、适应证和禁忌证;贴敷时衣服要宽松,皮肤要保持干燥;贴敷后严密观察皮肤的变化,以患儿能耐受、没有烧灼感为准则;忌食生冷、海鲜等刺激性食物,并且坚持治疗三年,结果显示,患儿的发病频次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减少。

    综上所述,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方法,可以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的发病频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9.

    [2] 韩丽,谯凤英.穴位敷贴防治儿童过敏性鼻炎30例[J].福建中医药,2009,40(03):15-16.

    [3] 杨凤爱,王洪芬,赵卫国.伏天穴位敷贴食用花生致敏2例报告[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06):1068.

    [4] 岳全,孙云芳,潘迁丽.三九天穴位贴敷疗法的护理与健康指导[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04):74-75., http://www.100md.com(梁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