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2期
编号:13414543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比较(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2期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氨磺必利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5两组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阿立哌唑组患者共有14例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氨磺必利组患者共有12例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两组患者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卫生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600万人[6]。近年来随着阿立哌唑、氨磺必利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症状均有明显改善[7]。阿立哌唑通过对多巴胺D2和5-HT1A的部分激动作用以及5-HT2A的拮抗作用而起效。氨磺必利选择性拮抗多巴胺D2与D3受体,两种药物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8-9]。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这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糖尿病、高血脂、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以及瘦素抵抗等[10]。本研究中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应用阿立哌唑与氨磺必利治疗,并通过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阐述两种药物的临床用药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