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16期
编号:13421971
江门市新生儿G6PD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6期
     3讨论

    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参与了调控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人体最重要的还原性物质还原型辅酶Ⅱ的产生有关。当该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时,G6PD活性降低,GSH产生减少,在某些诱因(如蚕豆、外源性氧化物等)作用下,由于红细胞GSH生成不足,难以抵抗氧化损伤,血红蛋白变性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使红细胞可塑性降低、细胞膜变硬导致溶血。其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可有呼吸急速、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在新生儿期容易导致核黄疸[8]。

    该基因定位于Xq28,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构成,编码515种氨基酸。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故当其突变时多表现为酶活性显著缺乏;女性有2条X染色體,故存在纯合缺失及杂合缺失。对于女性杂合者,在胚胎早期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处于失活状态,且失活是随机性的;一个细胞中某条X失活细胞,由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同一X染色体失活[9]。杂合子体内其红细胞分为两群,G6PD活性正常及G6PD活性缺乏,而非在红细胞内平均分配。由于随机性失活,理论上正常细胞与酶缺乏细胞应该是1︰1的比例,但在不同的个体中随机失活导致其比例不同,因此女性杂合子的表型可以是正常到显著缺乏。

    据统计,G6PD缺乏症目前在全球发病率达4.9%,各地发病率不一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