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598978
中医辨证治疗白塞病举隅(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7期
     本例为长期反复发作,病程过久,耗伤阴液,肝阴亏虚,头目缺少濡养,引起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肾阴亏耗,则手心湿热,梦遗盗汗,腰膝酸软。辨证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方中沙参、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等补肝养肾;苦参、黄柏、苍术、生地榆、丹皮等清热除湿、凉血活血;麦冬、元参、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调养期可用麦味地黄丸、养血安神丸等。

    病例3:患者,女,65岁,以反复口腔外阴溃疡5年、眼结膜发红伴下肢结节4年为主诉于2014年3月初诊。患者5年前因感冒后口腔出现溃疡,继而外阴糜烂溃疡;4年前眼结膜发红伴下肢结节,间断低烧,在当地诊断为“白塞病”,予以糖皮质激素、复方甘草酸苷以及中药治疗,皮损缓解。目前长期服用甲泼尼龙片维持治疗,但仍间断出现外阴溃疡、下肢结节性红斑等症状,伴乏力口苦、胸闷失眠、恶心厌食。专科检查:体温37.7℃,面色枯黄,目光略呆滞;左小阴唇内侧可见直径约1 cm溃疡1处,表面附脓性痂膜;眼结膜发红;双下肢可见蚕豆大小结节红斑3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