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27497
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期
     AgP为口腔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年轻人,是一类发病迅速、有家族聚集性的牙周炎,其名称在美国牙周病学会组织的牙周病分类国际研讨会上提出[8]。AgP发病因素复杂多样,大量研究显示,微生物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正常情况下,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与宿主牙周组织之间维持着平衡,一旦平衡被环境、免疫等其他因素打破,就会出现微生物感染,伴放线放线杆菌是其主要致病菌[9-11]。AgP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清除和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以营造健康的牙周环境。牙周病变在口腔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处于首要位置,而且只有牙周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才能开始下一个阶段的临床治疗。AgP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特征以及X线片表现,辅以微生物检测、白细胞功能检测等。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系统治疗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炎症,消除致病因素,是牙周相关疾病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牙周炎发病机制的逐步深入研究,牙周基础治疗被广泛应用于AgP的临床治疗中[12-15]。采用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等治疗方法能有效清除龈下菌斑、牙石和病变牙骨质,并光滑根面,可有效改善PD、CAL、BI等各项牙周指标,固定松动牙齿,临床效果良好。AgP的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深牙周袋,且深袋部位存在龈下菌斑及牙石,因此,机械性牙周治疗主要是尽可能地清除致病菌,干扰致病菌的生态环境,为牙周组织的再附着创造条件[16]。研究显示,牙周刮治和根面平整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微生物感染,但可以改变牙周袋内微环境,使其不利于病原菌生存,因此治疗效果依然明显[17-18]。对于AgP患者,长期坚持严格的菌斑控制和定期复诊是遏制病情反复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结果显示,牙周基础治疗6个月后的PD、CAL、BI、PL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牙周基础疗法治疗AgP能明显减少PD、CAL、PLI,有效控制牙龈出血,改善牙齿松动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采用牙周基础疗法治疗AgP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PD、CAL、PLI,有效控制牙龈出血,明显改善牙齿松动情况,有利于控制牙周炎症状,但本研究局限于半年内的近期效果,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牙周疾病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口腔疾病,其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许多疾病的发病与牙周疾病相关,因此,应高度重视牙周疾病,尤其是危害较大的侵袭性牙周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力争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刘博,赵溪达,张建全,等.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6):611-614.

    [2] 鞠铎,姚华.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125-4126.

    [3] 路瑞芳,冯向辉,徐莉,等.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作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z1):11-15.

    [4] 束为.侵袭性牙周炎采用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2):105-106.

    [5] 杨华.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77-78.

    [6] 关焕英.正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8):820-821.

    [7] 黄卫宏.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33.

    [8] 路瑞芳,徐莉,冯向辉,等.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中不同时机口服抗生素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11):666-670.

    [9] 张浙丹.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全身炎症标志物的变化[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5):710-713.

    [10] 吴正一.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0):100.

    [11] 田锐.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不同时机口服抗生素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9):170.

    [12] 王志涛.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与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1):47-48.

    [13] 许晓虎,蒲昀,李道华,等.基础治疗前后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研究[J].海南医学,2013,24(9):1270-1272.

    [14] 陈建设.重度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血清、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的变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555-1556.

    [15] 刘蕴玉,张欣,释栋,等.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浆瘦蛋白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1):3-6.

    [16] 乔敏,徐莉,孟焕新,等.侵袭性牙周炎核心家系牙槽骨吸收和牙根形态的遗传度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10):577-580.

    [17] 梁国健.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联合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短期疗效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3):134-136.

    [18] 王宪娥,徐莉,孟焕新等.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指标的远期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8):467-471.

    (收稿日期:2014-10-30 本文编辑:祁海文) (王迪 曾莉 王丽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