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8期
编号:12230787
高等医药院校药理学“纵横贯通”教学法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8期
     [摘要] 本文以利尿药、阿托品、阿司匹林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具体示例,以药物的药理作用为核心,通过“药物内部”以及“药物之间”进行纵横贯通的学习来阐述“联系与对比”方法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药理学;纵横贯通;教学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30-02正如广大师生所知,采用“联系与对比”的学习方法是把相似或相反的概念、内容放在一块进行对比理解、记忆,或是根据知识点内部的逻辑关联性、普遍规律性对授课内容进行整体、系统地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药理学》是高等医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4]。然而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宽泛、知识点繁多、理解、记忆工作量大,因此,引入“联系与对比”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药理学》总结了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称之为“纵横贯通”法,“纵”即前后章节、不同药物的联系与对比;“横”是对同一药物的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对比,下文将举例进行说明。
, http://www.100md.com
    1 纵向知识的联系与对比

    首先以“利尿药”这一章节为例,由于内容较多而显杂乱,在授课时首先进行常规的逐药讲解,最后应以各代表药为例进行“纵向”联系与对比,如以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三个典型代表药进行对比记忆:(1)呋塞米主要作用部位是髓袢升枝粗段髓质和皮质部,氢氯噻嗪是远曲小管近端,螺内酯是远曲小管及集合管;(2)作用机制方面,呋塞米抑制Na+-K+-2Cl-共同转运系统,氢氯噻嗪抑制Na+-Cl-共同转运系统,螺内酯竞争醛固酮受体、阻滞Na+通道、抑制K+-Na+交换;(3)药理作用方面,三者都可以利尿,此外呋塞米扩张血管,氢氯噻嗪抗尿崩症、降压,螺内酯保钾。建议以上内容以板书或幻灯形式进行,在步骤上建议按照“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回答→板书(或幻灯)显示答案内容”的顺序进行。

    再者,“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抗感染的药理作用。而其他章节之中氯丙嗪、吗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别也具有解热、镇痛、抗感染的作用。因此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通过联系与对比的学习才能够掌握的更加深入与透彻,如与氯丙嗪解热作用对比:(1)阿司匹林的解热机制是抑制PG的合成,而氯丙嗪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2)阿司匹林只对发热病人有效,对正常人无效,而氯丙嗪是对发热及正常人的体温都有影响;(3)在应用方面,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发热,氯丙嗪用于人工冬眠,低温麻醉。同样地,阿司匹林亦可与吗啡进行镇痛作用的对比学习,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抗炎作用的对比学习。
, 百拇医药
    2 横向知识的联系与对比

    抗胆碱药“阿托品”是《药理学》课程的重点学习药物之一,对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都要求掌握,学生往往感觉知识点多,记忆难度大。那么我们经过对其全面系统的梳理不难发现,它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研究的比较透彻,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都有其对应的药理学基础。通过对阿托品横向知识的联系与对比,就使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条理清晰、规律明显而易于学习与掌握,通过下表可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一网打尽”,并且以五大药理作用为“根本”进行“顺藤摸瓜”式的理解与掌握:(1)针对其松弛平滑肌的药理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内脏绞痛;(2)抑制腺体分泌→临床应用于全麻前给药、严重的盗汗流涎→不良反应是口干、皮肤干燥、便秘、高热;(3)具有扩瞳、升高眼压、调解麻痹的特点,所以可用于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镜,同时会使视力模糊;(4)阿托品可以加快心率、房室传导加快、大剂量扩张血管,所以临床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休克,不良反应是心悸;(5)阿托品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所以可以用于有机磷中毒的解救,同时会产生谵妄、眩晕、幻觉、惊厥等中枢样副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再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是重点学习与掌握的药物之一,它的药理作用多样、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诸多,亦是较难记忆与学习的药物之一。在教学中也应该以它的药理作用为核心,采用逻辑推导的方式,先列出其六个方面的主要药理作用,然后提示、引导学生推导与它的各项药理作用有对应关系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必要时进一步阐明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或不良反应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或者相应的分子机制。以其抗炎作用与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两个方面为例,如下:(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广泛的药理作用→可引起负氮平衡、向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发育迟缓、伤口愈合迟缓等诸多不良反应;(2)根据其抗感染的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感染或炎症。对于其抗感染作用,有必要进一步介绍它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减轻机体自身的炎症反应而发挥作用的,通俗来说就是让自身“别对炎性刺激那么敏感”,而药物本身是不能直接对抗病原体的,因此对于病原体感染的炎症临床必须合用足量的抗生素。同样这种“被动抗炎”作用也有可能造成感染的加重等不良反应。

    上述只是“纵横贯通”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例,理论上每个章节、每个药物的学习都可以有意识的进行“纵横”两个方面的联系与贯通,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能够从宏观、全面的层面认识和把握问题,又要对具体问题有深入透彻的理解与认识。这在具体实践中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地与学生互动、沟通,及时掌握学习效果和总结,还需要不断拓展知识面以及能够深入的理解和剖析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这种联系与对比不能局限在《药理学》书本内,还应该与诸如《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等课程进行“纵横贯通”。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范玉林. 注意教学过程 培养科学方法[J]. 教育革新,2006,3:43.

    [2] 杨世杰,杨宝峰,颜光美,等. 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李端. 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吕圭源. 药理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2-05-11 本文编辑:魏玉坡), http://www.100md.com(李寒冰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