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016846
脑卒中后抑郁症52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戴光华,潘世民,彭映霞
第1页

    参见附件(1211KB,2页)。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的HAMD积分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结果做出统计学论断。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HAMD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2.2 PSD发生情况

    141例患者中发生抑郁症52例,抑郁发生率为36.88%,其中轻度抑郁31例(59.61%),中度抑郁17例(32.69%),重度抑郁4例(7.70%)。

    2.3 抑郁症与脑血管病损害部位的关系

    病灶位于基底节的PSD发生率为44.71%(38/85),位于脑叶占25.53%(12/47),位于小脑、脑干占22.22%(2/9),三者发生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底节区病变患者易发生PSD。

    2.4 疗效

    2.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NIHSS评分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D、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HAMD、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 92.31%(24/26),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53.85%(14/26),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比较结果提示采用帕罗西汀作为治疗PSD药物效果较好。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但多数集中在28%~39%。本研究中,PSD发生率为36.88%,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比,发生率基本相符。

    目前,PS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医学界对于其发病机制探讨主要倾向于生物与社会心理综合因素。生物因素解释为:抑郁症症状是脑部病变的直接作用结果,其发生与大脑损害后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解释为:脑卒中患者由于躯体神经功能缺损导致心理压力,加之社会因素影响(如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系等),而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发生抑郁。本研究显示,病变较右侧病变发病率高,脑皮质、皮质下病变、小脑脑干病变均可导致PSD,皮质下病变抑郁发生率更高。

    帕罗西汀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双重疗效,且安全性好,是治疗PSD比较理想的一线药物[4]。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继发抑郁症的患者时,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状,也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5-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帕罗西汀治疗PSD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永珍,龙洁.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1,9(4):245-247.

    [2]Green C,Kxemer C,Regelsberger J,et al.Comparison of operativeandendova scular treatment of anterior circulation an eurysms in pa-tients in poor grade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1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