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32
编号:13790788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癌放化疗后常见毒副反应的进展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32
     【摘要】 宫颈癌常采用放化疗的方式治疗, 以抑制癌细胞生长, 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但放化疗带来的幅度反应在临床极为常见, 不仅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还影响治疗效果。宫颈癌放化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肠炎、肝功能损伤及口腔溃疡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及社会功能, 临床研究证实, 单一药物治疗以上毒副反应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促使疾病得到进一步治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宫颈癌;放疗;化疗;毒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83

    宫颈癌是女性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仅次于乳腺癌, 其对女性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随着社会对女性健康关注度的增加, 我国“两癌”筛查力度的增加及宫颈癌疫苗的出现, 使得宫颈癌的发病率得到控制, 但我国的宫颈癌筛查力度相比较发达国家, 还不够完善, 导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6倍以上, 尤其是经济水平落后及偏远的农村地区, 疾病的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宫颈癌的治疗根据其分期情况决定, 放疗主要用于中晚期患者, 如患者自身情况不适合行手术治疗, 而局部肿块较大, 也可采用放疗方式将其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化疗是晚期及复发转移的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 对于需要保留卵巢功能的年轻女性, 也可在术前实施化疗治疗[2]。放疗及化疗是宫颈癌常见的治疗方式, 取得的效果显著, 但由此带来的毒副反应无法避免, 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中医药作为一种全身性疗法, 其遵循辨证施治, 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 对疾病进行综合判断, 再提出治疗方案。该种治疗方式整体观念较强, 既考虑局部治疗, 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式, 使得患者的局部症状得以改善, 起到减毒增效的效果, 提高疾病治愈率[3]。下面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癌放化疗后常见毒副反应的效果进行全面阐述, 望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及借鉴作用。

    1 中西医病机病因

    中医将宫颈癌列为“恶疮”、“阴疮”及“五色带”的范畴,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妇人崩中漏下, 赤白青黑, 腐臭不可近, 令人面黑无颜色, 皮骨相连, 月经失度, 往来无常……阴中肿如有疮之状”。认为疾病是内外共同影响造成, 内为七情郁结、气滞血瘀, 外为湿毒内侵、滞留胞宫, 邪毒聚集, 导致韧带损伤, 累及五脏所致。放射性治疗在中医属于“火热之毒”, 中医学认为, 血者水谷之精也, 生化于脾, “中焦受氣取汁, 变化而赤, 是谓血”;“肾主骨、生髓”, “肾藏精, 血为精所化”。疾病与脾、肾存在较大关联。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 精旺可生气血, 肾精亏损, 会加重气血亏虚[4]。

    西医则认为宫颈癌放化疗后毒副反应, 属于全身反应、消化道反应、血象反应等, 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 在化疗期间损伤了患者的系统功能, 引发了毒副反应, 具体机制并不明确, 可能因为化疗药物与5-HT3受体结合产生神经冲动, 沿传入神经纤维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将“指令”传达到效应器官, 则出现相应毒副反应。目前, 对于宫颈癌放化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被广大学者关注并认可, 如何降低放化疗给患者带来的毒副反应, 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化疗后常见毒副反应

    2. 1 骨髓抑制 西医认为骨髓抑制是宫颈癌放化疗治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 患者可见明显的血象下降, 白细胞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使得患者治疗时间得以延长, 易发生感染。针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 西医常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 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分化增殖, 使得骨髓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得以释放, 但其易导致骨痛情况发生, 影响患者依从性, 停药后, 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会再次下降, 且药物价格昂贵。

    中医认为, 骨髓抑制属于“虚劳”及“血虚”的范畴, 是化学药物损伤脾胃生化之源导致, 由于脾肾亏虚, 髓不生血, 导致气血阻滞。刘军等[5]学者的研究中, 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26例患者除采用对照组的药物治疗外, 还辅助生血方治疗, 结果显示, 治疗组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提示中西药治疗骨髓抑制疗效满意,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王逸君等[6]学者的研究中, 两组患者接受外照射治疗当日, 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化疗治疗, 治疗组加服八珍汤防治, 结果显示, 治疗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CD3+、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 提示八珍汤能减少骨髓抑制发生率, 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提高患者放化疗治疗的耐受度, 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调查研究均表明, 对于宫颈癌放化疗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 能更加有效的减轻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和反应,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2. 2 胃肠道反应 放化疗另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使得20%患者中断治疗或放弃治疗。宫颈癌患者实施放疗集中在盆腔局部, 患者的恶心及呕吐症状相对较轻, 而化疗后较易出现毒副反应。西医认为胃肠道反应主要是因为化疗药物损伤患者的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 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嗳气吞酸的情况, 临床研究得知, 发生该种情况与5-HT3受体结合产生神经冲动, 进而传递到中枢神经有关。

    中医认为, 发生胃肠道反应与正气亏虚、药毒侵害、脏腑蓄毒及脾肾两虚有关, 使得患者气、血、精、津液损伤, 导致患者体质虚弱, 进而发生呕吐。脾胃运化水谷精微, 受损后,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进而出现恶心及呕吐的现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可缓解患者的毒副反应, 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王关芬等[7]学者的研究中, 将78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 对照组采用西药防治恶心呕吐, 试验组联合穴位贴敷, 结果显示, 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严重的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 且试验组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组, 提示穴位贴敷能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张汉群等[8]学者的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常规放化疗治疗, 治疗组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的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的发生率低于观察组, 提示六味地黄丸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效果。, 百拇医药(曾镜祥 陈伙辉 吴雄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