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19
编号:13830572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9
     【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124例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分为合理用药组(59例)及不合理用药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皮疹等。分析不合理用药组患者用药情况。结果合理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5%,低于不合理用药组的3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组患者中,12例患者存在溶媒不当的问题,占18.46%,20例患者存在无指征用药的问题,占30.77%,19例患者存在过度用药的问题,占29.23%,14例患者存在药理拮抗的问题,占21.54%。患者无指征用药以及过度用药的问题最为常见,整体占比相对较高。结论通过对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以及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升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提升抗生素用药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DOI: 10. 14163/j.cnki.l l-5547/r.2020.19.077

    从临床的角度来讲,患者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十分普遍,不良反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①患者自身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②药物自身存在的副作用[1]。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并且抗生素的种类相对较多,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患者在长期用药的情况下,不仅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针对上述情况,文章主要针对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所选择的患者样本为本院2019年1-12月接诊的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的124例患者,其中,男64例,女60例;年龄7-80岁,平均年龄(45.6±12.9)岁;42例为内科患者,31例为妇科患者,51例为外科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分为合理用药组(59例)及不合理用药组(65例)。

    1.2方法对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进行病例资料分析,统计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生不良反应问题的几率,在此基础上,为患者确定用药措施。与此同时,对不合理用药患者的不合理行为进行分析并归类,在引导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有效规避相关问题,提升患者抗生素用药过程中的合理性。①在为患者选择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根据患者白身的适应症有针对性的为患者选择抗生素。a.在为患者选择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白身的病原菌,提升抗生素选择的合理性。h.在为患者选择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自身的感染位置,合理控制用药浓度,确保抗生素应用合理。②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不仅包括患者单次的服药量,同时也包括用药次数以及疗程时间的确定[2]。疗程太短或是剂量太少的情况下很难达到用药效果,疗程太长或是剂量太高的情况下则容易使患者出现耐药性,加大患者不良反应问题的发生几率。③根据患者服用的其他类型药物选择抗生素,临床上,抗生素都属于辅助类用药,因此,在为患者选择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其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皮疹等。②分析不合理用药组患者用药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合理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5%,低于不合理用药组的3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合理用药组患者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组患者中,12例患者存在溶媒不当的问题,占l8.46%,20例患者存在无指征用药的问题,占30.77%,19例患者存在过度用药的问题,占29.23%.14例患者存在药理拮抗的问题,但21.54%。患者无指征用药以及过度用药的问题最为常见,整体占比相对较高。

    3讨论

    临床上,医护人员在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主要依据患者自身的病情情况,患者自身是否存在用药指征,例如:在综合考虑患者性别、体重、病情、年龄的基础上,为患者确定用药时间以及用药剂量[3]。若同一种抗生素能够解决患者的问题,则需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多种抗生素的使用。只有在单一抗生素无法解决患者病毒感染问题的前提下,才需要采用联合应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本次研究中65例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合理用药组患者中,12例患者存在溶媒不当的问题,占l8.46%,20例患者存在无指征用药的问题,占30.77%,19例患者存在过度用药的问题,占29.23%,14例患者存在药理拮抗的问题,但21.54%。患者无指征用药以及过度用药的问题最为常见,整体占比相对较高。溶媒不当、无指征用药、过度用药、药理拮抗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近几年,从临床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医院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日益普遍,部分患者长期在药物的作用下,耐药菌株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耐药反应,一旦患者发生感染问题,控制效果也会大幅度下降[4]。部分医疗单位在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往往会提前进行药敏实验,但是,由于药敏实验结果的确定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复杂度整体较高,不适用于急症患者,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的感染面进一步扩大,部分医生会为了追求治疗效果的保险性而出现过度使用抗生素的问题,这样的方式短时间内能够达到十分有效的抗菌效果,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讲,抗菌效果会持续下降,直至失去抗菌效果。近几年,市场上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丰富,部分药物的名称不同但是成分相同,进而加大了医生的辨别难度,非常容易出现过度用药的问题[5]。除此之外,溶媒不当也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个重要表征,例如:要想最大限度的保证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青霉素类药物的分解速度,服用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溶媒的pH值,将融媒的pH值控制在4以下,因此,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要避免与葡萄糖液联合使用。但是,对于心脏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来说,为了避免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的问题,则需要将抗生素与葡萄糖溶液配合使用。而从药理拮抗的角度来讲,要有效避免活菌制剂以及抗生素类药物协同使用,避免抑菌制剂以及杀菌制剂协同使用。这也是临床上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且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此类问题的出现几率相对较高。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会对患者白身的愈后结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如果出现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不仅会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与此同时,还会导致耐药菌株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白身的后期康复。因此,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最大限度的保证抗生素药物管理的合理性,医护人员需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学习,主动了解新型的抗生素药物,加大对药理试验结果的重视程度,提高病原菌的送检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好对相应技术以及设备的改进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抗生素滥用问题,通过降低抗生素滥用率,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问题的发生几率,全面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合理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5%,低于不合理用药组的3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要想有效控制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是最基本的条件。要想使患者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要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无指征用药、过度用药、溶媒不当、药理拮抗4个方面的问题,提升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有效解决我国医疗行业滥用抗生素问题普遍的情况,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升用药的安全性,使抗生素药物的积极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问题的几率密切相关,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问题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反之则会相应降低。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对患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因进行分析的工作,在后续的操作中有效规避类似问题,在此基础上,促进抗生素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提升,使用药的安全性能够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赵瑞,上秋桐,刘而宏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在抗生素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現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23):3118-3121.

    [2]曹金博,上耀,胡骁飞,等免疫分析技术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饲料工业,2019,40(12):53-59.

    [3]胡海燕,刘慧敏,孟璐,等宏基凶组学在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微生物学通报,2019. 46(11):3110-3123.

    [4]谢韬,加潇坤,陈木彬.抗生素诱导的小鼠肠动力减弱与肠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相关.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9,35(3):199-205

    [5]李瑞梅,张佳伟,李桂梅.我院儿科临床抗生素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护理研究,2018,32(23):3815-3817.

    [收稿日期:2020-02-12]

    作者单位:273200山东省泗水县市场临管综合执法大队, 百拇医药(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