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383808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1期
     【Key words】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由围生期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多认为与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肠黏膜缺氧缺血、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NEC晚期预后差, 存活患儿部分留有短肠综合征、生长受限、远期神经发育不良等后遗症[1], 因此NEC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 NEC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腹部X线、B超检查, 但是NEC的早期临床表现及腹部X线、B超表现都是非特异性的, 导致NEC的早期诊断困难。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诊断指标, 对提高NEC的早期诊断率、降低NEC的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I-FABP和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