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6期
编号:13391224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应用效果探究(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5例。参照组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满意率。结果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3%(73/75),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5.33%(64/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 P=0.009<0.05)。参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62.35±5.69)分, 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5.69±6.35)分, 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7, P=0.000<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率为100.00%,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90.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3, P=0.007<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促进踝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 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率,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27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诊室中发生率最高的骨折类型, 诱发踝关节骨折的主要因素为直接或者间接暴力、不正确的运动、交通事故、意外摔伤以及坠落伤等, 使踝关节发生扭伤而产生骨折。踝关节骨折不仅患处疼痛, 还会影响患者正常行走能力, 使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踝关节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术或者保守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均优于保守治疗[1], 但是针对部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为降低其风险, 还需实施保守治疗。本文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手术方式实施治疗, 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 并与手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5例。参照组患者中, 男 48例, 女27例;年龄19~45岁, 平均年龄(31.54±4.66)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47例, 女28 例;年龄19~47岁, 平均年龄(31.60±5.7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踝关节骨折;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凝血障碍患者;③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④肿瘤患者;⑤其他骨折類型患者;⑥语言障碍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先用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 让其对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有所了解, 患者入院3 d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 即在踝关节损失受力的正反方向进行操作, 复位成功后应用U型石膏实施固定。治疗30~40 d后可适当地调整石膏固定松紧度,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实施踝关节康复训练。

    1. 3.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后, 对其踝关节骨折类型进行划分, 应用CT与X线对骨折类型进行确诊。通过患者骨折类型与骨折严重程度应用手术治疗。先对患者开展镇痛处理, 入院7 d后实施手术治疗, 对后踝、内踝以及外踝等骨折部位做好固定工作。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术后20~30 d指导患者下床行走, 再进行X线或CT检查, 观察患者踝骨骨折部位是否愈合, 若愈合理想可将固定金属材料取出, 告知患者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 并定期进行回访。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①显效:踝关节功能正常, 可自由活动, 机体无不适感;②有效: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 可适当活动, 机体无不适感;③无效:踝关节功能异常, 无法自由活动, 机体疼痛。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理想。给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满意调查表, 对治疗满意率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中立、不满意3个等级,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中立)/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 参照组患者中显效25例(33.33%), 有效39例(52.00%), 无效11例(14.67%), 总有效率为85.33%;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0例(40.00%), 有效43例(57.33%), 无效2例(2.67%), 总有效率为97.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3%,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5.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 P=0.009<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 参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62.35±5.69)分, 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5.69±6.35)分, 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7, P=0.000<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比较 参照组患者对治疗非常满意18例(24.00%), 中立50例(66.67%), 不满意7例(9.33%), 总满意率为90.67%;观察组患者对治疗非常满意23例(30.67%), 中立52例(69.33%), 不满意0例(0), 总满意率为100.00%。观察组的治疗满意率为100.00%,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90.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3, P=0.007<0.05)。, 百拇医药(田胜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