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7期
编号:13001476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鉴别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作用(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
     3 讨论

    目前医学图像都是在关注于病灶大小, 形态及血管的走行情况。而超声造影及其他关注功能性影像的新技术都可以提供关于微血管客观的和定量的信息。这些创新的技术都可以提供血管及生物学信息, 进而可以描述病灶的特征。当然这些图像为了标准化的需求需要更好的图像获取及数据进程。

    超声造影在临床中应用于诊断肝脏病变已经十余年时间, 其诊断准确性可与增强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相媲美。但在部分病变中, 其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不典型。HCC的造影特点为动脉期高增强, 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3]。超声造影指南曾将ICC造影特点归纳为动脉期环状强化, 门脉期与延迟期低增强或无增强。因为ICC病灶内部纤维结缔组织较多, 后方回声衰减明显, 以致后方边界不清, 另外肿块内部的纤维组织收缩可牵拉周围的胆管向肿块汇聚, 从而使部分ICC病灶周边可见“枯树枝样”的扩张胆管走行。ICC是一种恶性肿瘤, 其生长方式为浸润性生长, 二维超声很难显示其浸润范围, 造影后病灶异常灌注, 病灶范围较二维超声明显增大[4-9]。ICC形成单环征的原因作者推测可能为:①超声造影动脉期腫瘤中心坏死区域的无增强和周边肿瘤实性部分的增强;②当ICC肿块较大时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