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33期
编号:12734427
VEGF/VEGFR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保护作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VEGF/VEGFR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108只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抗体组(VEGFR), 各36只。对脑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进行制备, 假手术组无缺血现象, 在造模前20 min抗体组侧脑室予以VEGF抗体注射, 对照组、假手术组均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 造模后1、3、7 d对三组Bederson评分予以比较。结果 VEGFR抗体组Bederso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VEGF的活化早刺激下, 使VEGFR表达不断上调, 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促进形成新生血管。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ederson评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内皮细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211

    VEGF是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对于内皮细胞而言, 是一种强力丝裂剂, 促进新生血管生长作用非常强大, 此内源性血管生成因子, 具有较强的作用和特异性, 缺血性脑损伤出现后, 在再生血管的作用下, 有助于缺血半暗带的血供尽早恢复, 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本次研究选取108只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抗体组(VEGFR),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108只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抗体组(VEGFR), 各36只。体质量为(250±30)g;试剂:VEGFR2兔抗大鼠IgG多抗、VEGFR兔抗大鼠IgG 、VEGF兔抗大鼠IgG多抗;CY3山羊抗兔二抗、内参Actin蛋白。

    1. 2 方法 制备栓线:采用尼龙线(长约3 cm、直径为0.28 mm), 使用油性笔在2 cm处做标记, 使用硅胶包裹侵泡消毒后的尼龙线, 之后放在肝素盐水中(100 U/ml)备用。

    1. 2. 1 制备动物模型 对脑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进行制备, 假手术组无缺血现象, 在造模前20 min抗体组侧脑室予以VEGF抗体注射, 对照组、假手术组均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模型制备:栓线放入后, 使用消毒钢尺对血管外线长度进行测量, 对栓线进入的实际长度进行计算, 确保颅内栓线插入后, 深度为18~20 mm, 距离穿刺点5 mm外, 将残留栓线剪断, 隐藏于胸锁突肌下, 缺血后60 min将栓线拔出, 采用Bederson评分, >2分确定为梗死, 对照组与抗体组均使用Bederson评分。

    1. 2. 2 制备脑组织 采用水合氯醛(10%)对大鼠腹腔进行注射麻醉, 准备小杯并放入液氮, 断头取脑必须迅速, 接着放入小杯中, 脑组织在10~20 s后迅速冰结成块, 接着放入冰箱(-80℃)中备用。

    采用Western blot 对缺血半暗带区V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TBS漂洗组织样品后, 加入 RIPA 缓冲液裂解液, BCA 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加热变性、转膜, 5%脱脂奶粉封闭1~2 h, VEGFR 兔抗大鼠IgG多抗(1/400)杂交过夜, TBST 洗膜后加入 HRP 标记山羊抗兔二抗(1/5 000)孵育1 h, TBST 洗膜后进行 ECL 化学发光法显影。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VEGFR抗体组Bederso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修复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 最好的方法就是血管再生, 这需要对平滑肌细胞、血管周细胞及内皮细胞的众多作用的调节因子, 进而构成信号网络, 其中对血管系统具有特定作用的重要信号因子包括:一种是VEGF/VEGFR信号传导系统;另一种是促血管生成素, 缺血性脑损伤出现后, 容易形成动脉血管闭塞, 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现象, 但在侧支循环中仍有缺血半暗带存在, 且存活有大量神经元。如果血液能够迅速恢复, 此种损伤便具有可逆性, 而侧支循环及新生血管对其具有决定性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VEGF与VEGFR的充分结合, 对内皮血管迁移、增生、形成微血管管型结构及生成成熟血管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

    VEGF及其受体对新生血管的生成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因此, 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的脑损伤, 较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是VEGF/VEGFR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当前, 一些可能性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在缺氧、缺血情形下, VEGF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会不断上升, 增加生物活性得以激活后, 对内皮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进而对内皮凋亡产生较好的阻碍作用;VEGF对骨髓源性内皮前体细胞活化具有较好的诱导作用, 当骨髓进入血液循环后, 将会使血管的增生能力得以增强。同时在血管的生成过程中, 整合素也具有重要作用, 并积极参与内皮增殖作用中。在本次研究中,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术后第1天便可以检测到VEGFR表达, 在之后的3~5 d, 其表达达到高峰, 此时处于缺血半暗带的VEGFR2也会快速表达。可见, 增加供氧量及血液再灌注, 对脑神经保护作用的恢复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早VEGF的活化刺激下, 使VEGFR表达不断上调, 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促进形成新生血管。

    参考文献

    [1]宓丹, 马贤德, 王建.眼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VEGF/VEGFR系统表达的影响.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2): 22-26.

    [2]刘轲, 李建生, 高剑峰, 等.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生成及VEGF/VEGFR系统表达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12):2088-2092.

    [收稿日期:2015-06-11], 百拇医药(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