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474888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5日 毛淑清
第1页

    参见附件(2164KB,2页)。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多次输血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 了解血小板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 采用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SPRA)对268例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及输血史的患者, 进行血小板抗-HLA和抗-HPA的检测, 分析抗体产生的规律。结果 268例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51.5%(138/268)。其中输注次数:1次患者阳性3例, 阳性率9.4%(3/32);2~4次患者阳性58例, 阳性率43.1%(58/144);5~8次患者阳性52例, 阳性率75%(52/64);>8次患者阳性25例, 阳性率89.3%(25/28)。输血次数<3次患者阳性22例, 阳性率22.4%(22/98);输血次数>3次患者阳性116例, 阳性率68.2%(116/170)。抗体阳性率与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及输血的次数成正相关,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和输血次数越多,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几率越大,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输注疗效。

    【关键词】 输血;血小板抗体筛查;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

    随着输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成分输血的不断推广使用, 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并且输用量逐年增加。随着输血(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等)输注次数的增多, 机体相继产生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 产生了血小板相关抗体(抗-HLA)或/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HPA)。血小板抗体是导致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了观察临床输血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 作者对268例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8月本院268例有血小板输注史的血小板输注患者(剔除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实验组, 患者既往输血次数1~28次, 中位输血次数8次, (其中中位血小板输注次数为4次)。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66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