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466246
突发性耳聋患者人口学特征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5日 王东芳 胡丽茎 姚雪芬
第1页

    参见附件(918KB,1页)。

     【摘要】 目的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 为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09 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60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608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人群分布构成基本相同;左右耳发病率基本相等;成年人患病人数多于未成年人和老年人, 以31~40岁的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 其次是41~50 岁和51~60岁年龄段。白领职业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蓝领职业患者构成比, 也高于其他职业构成比。男性白领职业患者明显高于女性。 结论 608例突发性耳聋中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 发病年龄向年轻偏移的趋势;其发病率与职业有明显的相关性, 白领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蓝领职业、居家者、学生和学龄前儿童, 即白领患者更易患突发性耳聋;其中男性患病与职业也有明显相关性, 即白领比蓝领和居家者更易患病;女性患病与职业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突发性聋;人口学;构成比

    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是指在数分钟 、数小时或3 d以内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至少在相连的 2 个频率听力下降 20 dB 以上, 常伴有耳鸣、耳闷、眩晕或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 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虽经积极治疗, 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听力永久性损失、耳鸣等后遗症, 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一种耳科疾病。现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09年10月~ 2012年9月收治的突聋患者608例的人口学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该病的人口学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按照 2005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1], 选出本科 2009年10月~ 2012年9月收治的突聋患者608例。其中男性 318例, 女性 290例, 最小年龄 5 岁, 最大年龄 83 岁, 平均年龄 44.1 岁。单耳发病 572 例 , 双耳相继发生突聋者 36 例, 均在发病当日至4周内来本院住院治疗。

    1. 2 研究方法 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608 例突聋中男性318 例占 52 ......
------
    王东芳 胡丽茎 姚雪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60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608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人群分布构成基本相同;左右耳发病率基本相等;成年人患病人数多于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以31~40岁的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其次是41~50岁和51~60岁年龄段。白领职业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蓝领职业患者构成比,也高于其他职业构成比。男性白领职业患者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608例突发性耳聋中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发病年龄向年轻偏移的趋势;其发病率与职业有明显的相关性,白领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蓝领职业、居家者、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即白领患者更易患突发性耳聋;其中男性患病与职业也有明显相关性,即白领比蓝领和居家者更易患病;女性患病与职业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突发性聋 人口学 构成比

    【分类号】R764.437

    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是指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以内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常伴有耳鸣、耳闷、眩晕或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虽经积极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听力永久性损失、耳鸣等后遗症,成为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1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