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8574
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庄颖 孙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行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Ⅱ组单纯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行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三组均于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阿托品,局麻药配方为1%利多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25~35 ml行神经阻滞。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 Ⅰ组麻醉优良率为70%,Ⅱ组麻醉优良率为75%,Ⅲ组麻醉优良率为9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安全有效,临床麻醉效果满意,而且针对性强,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丛;臂丛;锁骨上神经;锁骨手术;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创伤性疾病,术中麻醉多采用颈丛或臂丛神经阻滞,但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为探讨较理想的麻醉方法,我院采用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并与单纯行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相比较,麻醉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其中男89例,女31例;年龄15~70岁,ASA分级Ⅰ~Ⅱ级。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麻醉禁忌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局麻药配方为1%利多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配备25~35 ml供神经阻滞使用。为充分显露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Ⅰ组采用颈丛阻滞,颈深丛注入局麻药7~10 ml,颈浅丛注入局麻药10~15 ml;Ⅱ组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局麻药用量30~35 ml;Ⅲ组采用锁骨上神经+肌间沟臂丛阻滞:局麻药用量20~25 ml行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然后再进行锁骨上神经阻滞。穿刺点选择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相交点旁开0.5~1 cm处,选择7号针垂直刺入,穿过浅筋膜时有刺破纸样落空感,然后摆平针头,使针与颈部皮肤成小角度沿筋膜下斜向锁骨推进0.5~1 cm,分别对锁骨上神经内侧、中间及外侧三个分支的方向注入局麻药2 ml。

    1.3 观察指标 采用针刺手术区域的方法在注药30 min后观察阻滞效果。优:阻滞完全,患者完全无痛;良:手术无痛,但术中牵拉时患者有少许不适,采用少量镇静药即可改善;差:阻滞不完善,术中有刺痛,患者不能耐受,需改用其他方法。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效果的比较见表1,I、Ⅱ组手术时间与Ⅲ组比较明显延长,麻醉效果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麻醉并发症等情况。

    3 讨论

    由于锁骨骨折手术切口小且本身位置较表浅, 手术时间短,临床上锁骨骨折手术麻醉方法多选用神经阻滞方法。锁骨骨折手术通常用颈丛、臂丛及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锁骨位于颈部与肩部的中间位置,而颈神经丛C3,4支配肩项皮肤,臂丛C5,6支配深层组织及其余皮肤,中间部分则相互交替支配,所以锁骨手术要求麻醉平面既要达到肩部,又要满足颈部,手术时应阻滞C3至C6。单纯做肌间臂丛或颈丛阻滞往往有阻滞不完善情况发生,不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锁骨骨折手术麻醉选择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不仅神经阻滞完全,包括肩部、锁骨周围皮肤及锁骨附着组织等部分,手术时患者安静,术中牵拉时患者没有不适反应,而且这种麻醉方法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锁骨上神经阻滞针对性强,能有效避免颈浅丛其他皮支的阻滞,相对颈丛阻滞手术时间短,术中局麻药用量少,是颈浅丛阻滞方法的改良。

    综上所述,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安全有效,临床麻醉效果满意,而且针对性强,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牟虹,王光辉,殷雁斌.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