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9期
编号:12238063
干扰素α2a栓结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瘤变Ⅰ、Ⅱ级病变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
     2.3 观察组治疗HPV疗效 观察组中HPV高危型感染29例,低危型11例,在对照组中HPV高危型感染11例,低危型5例,多重感染者3例,观察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结合保妇康栓治疗后,有51例(85%)HPV阳性转为阴性,而在对照组中7例(23.3%)转阴。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观察组治疗CIN疗效 观察组60例患者中CINⅠ级55例和CINⅡ级5例,且对HPV复查不论高危还是低危仍为阳性的9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均未见异常需取活检部位。

    2.5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结合保妇康栓交替使用期间无不良反应,耐受性好。

    3 讨论

    目前,宫颈癌的病因已经明确,认为同一高危亚型HPV的持续性感染在宫颈癌及其CI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4]。2005年我国的多中心的妇女HPV感染和宫颈癌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15~54岁的女性,致癌型HPV感染率很高,平均感染率为15.0%[5]。另有提示HPV的持续感染所致的宫颈糜烂,促使宫颈局部炎症因子及宫颈管分泌增加,反过来又为HPV提供了温床。同时,早已提示HPV的持续感染可能是导致妇女不孕不育的诱因之一。随着宫颈癌普查工作的开展,CIN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6]。且现在女性生育较晚,因此,有部分女性检出CIN时还未完成生育。对于宫颈局部手术对生育带来的影响存在焦虑,同时有部分人群拒绝手术治疗,愿意尝试药物治疗。2006年ASCCP发布的子宫颈病变处理指南中关于CINⅠ级处理:由细胞学为ASCUS以ASCH或LSIL诊断的CIN Ⅰ级,可选择每12个月的HPV检测或每612个月的细胞学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如高危型HPV检测阳性或细胞学判读结果为ASCUS以及以上患者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如CIN Ⅰ级持续2年或以上,选择继续随访或治疗均可。如果阴道镜检查满意,选择消融治疗或切除治疗均可。从诸多方面考虑,紧密结合临床,迫切需要临床工作者寻求新的治疗途径。从罹患宫颈癌的病因、诱因及病理方面综合分析,我们选用重组人干扰素a2a栓结合保妇康栓交替使用。
, http://www.100md.com
    重组人干扰素a2a栓具有广谱病毒,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并能提高免疫功能,经阴道给药,放置于阴道后穹隆贴近宫颈口处,该药可以通过阴道黏膜上皮吸收,直接在局部发挥抗病毒作用,且它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对药效无影响,其用法用量为每次一枚,隔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保妇康栓是以传统的中医中药理论为基础,精选莪术油、冰片制成,通过行气破瘀、生肌、止痛而发挥作用。具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作用,尤其对引起宫颈癌的病毒HP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易引起宫颈炎的支原体(解脲原体)亦能发挥作用,更可观的是利用其促进炎症等损伤黏膜的更新修复、促进机体免疫反应及抗癌作用的特性而应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用法用量为每次一枚,隔日一次,18次为一疗程。

    将重组人干扰素a2a栓结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瘤样病变,观察组60例中,有51例(85%)HPV阳转阴,而在对照组中只有7例(23.3%)HPV高危型转阴,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以看到:重组人干扰素a2a栓结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瘤样病变I、Ⅱ级是有效、安全的,它为低级别宫颈病变的临床处理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便于具体实施。但由于样本量小,亟待广大临床工作者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 Kruse AJ, Baak JP, Janssen EA, et al. Ki67 predicts progresssion in early CIN: validation of a multivariate progressionrisk mode. Cell Oncol,2004, 26:1320.

    [2] Spriggs AI, Boddington MM.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of cervical lesions;review of smears from women followed without initial biopsy or treatment.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1980,33(6),517525.

    [3] Munoz N, Bosch FX, de Sanjose S, et al.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 N Engl J Med,2003, 348:518527.
, 百拇医药
    [4] Walboomers JM, Jacobs MV, Manos MM,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s a necessary caus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 J Pathol,1999,189:1219.

    [5] 赵方辉,戎寿德,乔友林.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23(6):638641.

    [6] Thomas C, Wright L, Massad S, et al. 2006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adenocarcinoma in situ. American Journal of Obestetircs Gynecology October,2007,280:340345., 百拇医药(冒欣延)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