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91998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陶伟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09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阴道分娩60例,剖宫产分娩60例,对两组产妇分娩后6周进行盆底肌力检查、盆底肌电图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分娩60例中发生压力性尿失禁7例,发生率11.66%,发生盆腔器官脱垂5例发生率8.33%;剖宫产组60例中发生压力性尿失禁4例,发生率5.00%,盆腔器官脱垂2例,发生率3.33%.两组盆底肌力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对产后近期尿失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选择性剖宫产虽然能减少盆底功能损伤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关键词】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相关性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1];骨盆底肌肉的收缩和肌力是在尿控制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殖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恢复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为了了解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选取单胎足月初次分娩产妇,无器械助产,无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等妊娠并发症,无临产发动征象,无良恶性腹部盆腔肿瘤,无影响下泌尿道生殖系统功能的内科系统疾病和神经功能紊乱。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符合入选标准产妇120例,年龄20~35岁,胎儿体重3~41 Kg;依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60例,剖宫产分娩60例,两组在年龄、胎龄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两组产妇分娩后6周进行盆底肌力检查、盆底肌电图的测定并进行比较。

    1.3.1 盆底肌力检查 根据改良牛津分级[2],将盆底肌力分为6级,检查者将涂有润滑剂手套的食指插入患者阴道内,感觉患者盆底肌肉的收缩力。0级:无肌肉活动;1级:无肌肉震颤;2级有非震动样的弱压力;3级:较2级压力增大,并有弱顶举感;4级:检杏者手指被较牢固地抓住并吸进;5级:手指被牢牢地抓住并有明显的顶举感。

    1.3.2 盆底肌电图的测定 应用芬兰:Mega公司生产的FemiScan诊疗系统。产妇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将探头置于阴道内,嘱产妇重复进行提肛及收缩阴道动作,记录盆底肌收缩、舒张时的肌电图值。

    2 结果

    2.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阴道分娩60例中发生压力性尿失禁7例,发生率11.66%,发生盆腔器官脱垂5例发生率8.33%;剖宫产组60例中发生压力性尿失禁4例,发生率5.00%,盆腔器官脱垂2例,发生率3.33%.

    2.2 盆底肌力 对两组病例于分娩后6周进行盆底肌力检测,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2.3 盆底肌电图测定 对两组病例于分娩后6周进行盆底肌电图测定,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间,整个妊娠期,子宫的重量随妊娠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加,子宫在盆、腹腔的位置也逐渐变垂直,到孕晚期子宫几乎变成了一个垂直的器官,从而使更大的力量直接压向盆底的支持组织[3]。随着子宫的长大,脊柱的向前弯曲,盆腔逐渐承受到向前下方向的压力,加之妊娠晚期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韧带松弛,宫颈环受到的合力虽以向下为主,作用于生殖裂孔,可见,妊娠本身对盆底有重要影响。

    阴道分娩引起的损伤主要发生于产程中,胎头对盆底肌和神经产生机械压迫和扩张,使这些肌肉神经被牵拉和损伤,导致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功能缺陷。分娩时对肛提肌产生的巨大牵拉和剪切力,将直接导致这些特殊结构的破坏,引起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和阴道脱垂。分娩时间延长尤其在滞产、第二产程延长,胎头和胎肩径过大造成的难产,器械助产,如胎吸、产钳使用不当,粗暴、强制性的剥离胎盘等,胎头对盆底肌和神经的机械压迫和扩张更持久,损伤作用更强烈,超出生理性改变所能适应的范围,会造成盆底组织结构的永久性损伤[4];盆底组织被削弱或缺损,尿生殖裂孔变宽而敞开,在过高的腹压下,可将尚未复旧的子宫推向阴道而发生子宫脱垂。

    剖宫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作用于组织间的胶原成分,损害了尿控机制。另外,增大的子宫可以造成盆底机械性损伤,影响尿道的关闭。剖宫产后早期尿失禁因盆底肌收缩力量降低,会阴和膀胱颈位置降低造成。

    为了能够尽量减少盆底功能损伤应积极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让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增加尿控能力。方法是收缩尿道、肛门和会阴5~10 s后放松,间隔5~10 s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20 min。对年龄偏大,雌激素偏低患者加用雌激素治疗,有利于恢复盆底组织弹性,对于症状较重,阴道壁重度膨出或合并有子宫脱垂患者最好选择手术治疗。

    总之,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对产后近期尿失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显著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但选择性剖宫产虽然能减少盆底功能损伤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5]。在经阴道分娩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减少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尽量减少会阴复杂裂伤及避免无原则的会阴切开等。

    参 考 文 献

    [1] 陈园.武汉市社区人群尿失禁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泌尿外杂志,2004,19(5):297-299.

    [2] 宋岩峰.沿海地区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人民军医,200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