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3期
编号:11937639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
     【摘要】 报告了63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本组通过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护理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在我国,脑梗死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1]。为了减少偏瘫等后遗症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日常行为活动(ADL)的影响,临床上尤其重视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我科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6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48~82岁,均系首次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焦虑、语言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日38 d,出院时均能床上活动,无一例护理缺陷发生。48例能独立行走,14例能扶拐活动,生活基本自理。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护理心理学认为,人患病后心理状态和正常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性。个别因性别、气质、职业、修养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在心理活动方面表现亦有不同[2]。通过与患者的家属交谈和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和生活方式,然后与患者细心交谈,耐心倾听,进行仔细对比,从中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

    2.1.2 通过鼓励性语言让患者说出内心所想,经过耐心倾听、观察与分析,可发现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特点为焦虑、无用感。

    2.1.2.1 焦虑的心理 老年人在患病后最常见的心理特点为焦虑,Mumma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患者为了不断适应其身体功能丧失而不断努力和抗争的结果[3]。这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和治疗很不利。应耐心给予患者安抚和劝解,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适时阻止不良的心理发展。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文化、家庭背景等,通过合适的方式耐心讲解此病的知识和信息,并注意适时反馈,了解患者接受知识的程度。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为机体的康复创造良好的心境[4]。笔者为患者提供了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在患者焦虑症状最为明显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效期、使用时间、方法和药物不良反应[5]。
, 百拇医药
    2.1.2.2 无用感心理 这一内心体验很可能演变为抑郁、自责情绪,其主要表现在挫折、绝望、厌世等,有研究认为这主要与身体功能缺损、认知感知功能改变、失语有关[6]。应认真对待并进行护理,侧重点可以主要放在患者自我生存价值的认识上,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减少其“无用感”,避免过多过细的照顾。在我科成立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间的互助小组,定期举行茶话会等,这些活动给患者注入了快乐源泉,在心理护理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2.2 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2.2.1 锻炼原则 应从急性期开始,只要不影响治疗,锻炼越早效果越好。恢复期的锻炼内容主要是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的有效结合,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的过程。

    2.2.2 根据肌力分级进行锻炼 肌力<3级,应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活动,依次活动肩、肘、腕、指、髋、膝、踝、趾各个关节;肌力达3级者,鼓励患肢主动训练,如:先练习抬头、挺胸、挺腰、抬臀,以健肢带动患肢进行翻身、坐起等动作,再让患者扶床架或椅背站立[7];肌力4-5级者,鼓励患者应尽量自理日常生活,护士扶助为辅,克服患者的依赖心理。根据以上的锻炼内容,在患者的整个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过程中,笔者定期评估患者的肌力,根据其分级适时适当调整锻炼内容,效果满意。
, http://www.100md.com
    2.2.3 平衡活动 让患者慢慢适应坐位,可先逐渐增加摇高床头的角度,使患者适应坐起的过程,然后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转移训练,从坐到站,跨步、行走,逐渐增加活动的复杂性。并鼓励患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动作的速度。

    2.2.4 日常生活指导 例如洗手、解系纽扣、吃饭,指导患者穿宽松的衣服,提高穿、脱衣服的能力。

    2.3 语言训练的护理

    2.3.1 对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当其急于表达却又力不从心的时候,应首先安抚患者的情绪,用非语言交流技巧与其沟通,通过适当的手势、表情等方式。可进行笔谈,建立文字信心交流卡片等[8]。

    2.3.2 发音运动训练 先进行单字发音练习,即容易发的音,然后到多音字、句、段,循序渐进。鼓励患者开口说话。每次与患者交谈的时候,都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患者组织语言表达的内容,切忌催促患者和产生不耐烦心理。
, 百拇医药
    2.3.3 舌肌、咀嚼肌运动功能训练 做伸舌运动,使舌头尽量向外伸,8~10次/d,4 min/次,分别于三餐前进行。

    2.3.4 颊肌、咽部内收肌运动训练 指导患者鼓腮、磕牙,做深呼吸、咳嗽训练,随后做吸吮动作,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运动,3次/d,5 min/次[9]。

    2.4 出院指导

    2.4.1 饮食 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具体到食物的选择和量。例如,建议每天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约750 g,饮水1200~1500 ml(询问患者平时喝水的水杯大小,告诉她大概要喝多少杯);如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应指导其每天食盐量不能超过5 g(5克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注意规律饮食,少量多餐。

    2.4.2 用药 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保证用药的时间和剂量,不随意更改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嘱患者定期复查血脂水平。
, 百拇医药
    2.4.3 锻炼 嘱患者继续坚持肢体和语言的训练,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注意劳逸结合。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

    2.4.4 做好家属的指导 向家属讲解坚持肢体和语言锻炼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给予患者适当的协助和引导[10]。指导家属要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尽量给予舒适的环境、适当的照顾和心灵支持,并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参 考 文 献

    [1]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5-107.

    [3] Mumma,C.M.Perceived losses following stroke.Rehabilitation Nursing,1986,11(3):19-24.
, http://www.100md.com
    [4] 何宝妹.脑梗死病人康复期的调护.中国校医,2006,20(6):98.

    [5] 李小妹.医院中常见的病人心理问题及护理.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48-52.

    [6] Ouimet,M.A.,Primeau,F.&Cole,M.G.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iatry,2001,46(9):819-828.

    [7] 袁耿清.医用心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

    [8] 胡再琴.脑梗死病人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2): 11.

    [9] 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病人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2.

    [10] 尚晓红,习新芳.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现代医药卫生,2007,15(13):17., http://www.100md.com(肖菲娜 黄燕霞 钟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