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3269
食管癌早期诊断临床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0期
     【摘要】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采用X线造影、脱落细胞学和内镜技术(色素内镜、超声内镜)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提高了高危人群中食管癌的检出率,而分子生物学肿瘤标志物的进展则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为早期食管癌临床治疗评估提供充分且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食管肿瘤;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世界恶性肿瘤中居第6位,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近年来,虽然对食管癌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鉴于其早期症状的隐蔽性和非特异性,临床上得到诊治的多数已经是中、晚期患者。早期食管癌与中、晚期食管癌的预后有着很大的差别,早期食管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100%,而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10%。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就食管癌早期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1 X线钡餐造影或气钡双重造影

    X线钡餐造影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显示食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发现早期微小病变尤为敏感。造影不仅能较好地显示出黏膜病变、肿瘤长度,还能动态观察管壁的运动状态,显示食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早期微小病变,通过多方位仔细观察黏膜皱襞改变即可明确显示病变所在[1]。但造影检查的准确率仅为42.0%[2],因此,诊断早期食管癌尚不能单独依赖X线检查。

    2 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

    食管拉网法因其简单实用、准确性高,一直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普查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