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66477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期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位因素(53.8%)、其次为胎盘因素(30.7%),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在孕产期有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存在,出血的原因有产程延长、剖宫产、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等。 结论 产后出血仍然是威胁产妇生命最严重的产科并发症,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干预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但影响产妇健康,而且危及产妇生命。近年随着围产医学研究进展,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都有明显下降,但产后出血仍为孕产妇死亡之首位。因此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止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仍然是当前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发生产后出血52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3年内住院分娩产妇1345例,产后出血52例(3.87%)。发生产后出血病例经积极治疗无1例死亡。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31岁。初产妇28例,占53.8%;经产妇24例,占46.2%。单胎49例,双胎3例;分娩孕周36~43周,平均38.2周,剖宫产分娩24例,阴道分娩28例。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251 g,有合并症的18例,占产后出血的35%。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为产后出血[1]。

    1.2.2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 ①阴道分娩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即臀部放置塑料聚血器,胎盘娩出、会阴伤口处理完毕后用面积法计算血纱布及血染产单上的血量。会阴垫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②剖宫产分娩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用负压瓶收集血,其他出血测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发生时间(见表1)。

    2.2 产后出血量 产后出血最少510 ml,最多3000 ml,发生产后出血休克4例,占产后出血8%。

    2.3 产后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28例,占53.8%(28/52),胎盘因素16例,占30.7%(16/52),软产道损伤7例,占13.5%(7/52)。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2%(1/52)。

    3 影响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

    3.1 流产刮宫史有流产刮宫史28例,占产后出血的53.8%;无流产刮宫史24例,占产后出血46.2%。

    3.2 分娩次数与新生儿体质量 产后出血中初产妇占28例,经产妇24例。平均产后出血量,经产妇为792 ml,初产妇为577 ml。新生儿体质量<2500 g的有3例,2500~4000 g有30例,4000 g以上的有6例(双胎按两个胎儿累计重量),平均新生儿体质量3356 g,平均产后出血量620 ml,而6例新生儿体质量>4000 g以上者,平均产后出血量882.55 ml。
, http://www.100md.com
    3.3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包括自然产、胎头吸引、产钳、臀助娩共28例,剖宫产24例。统计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量比阴道分娩出血量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多数文献报道相一致[2,3](见表2)

    3.4 第三产程长短与人工剥离胎盘的关系 第三产程以15 min为标准。≥15 min有22例占42%。<15 min 30例占58%。人工剥离胎盘10例,三程延长>15min有9例人工剥离胎盘。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5 妊娠并发症 本文妊娠并发症为妊娠期高血压、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血小板减少、巨大儿、疤痕子宫、胎膜早破等。有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2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6例,胎盘低置8例,巨大儿5例,平均出血量为786 ml、1007 ml、862.5 ml。妊娠并发症平均出血量933 ml,比52例产后出血平均出血量620 ml有明显差别。

, 百拇医药     4 讨论

    4.1 子宫过度膨胀诸如巨大儿、双胎、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影响正常的子宫收缩及缩复,致产后出血明显增加。

    4.2 流产及分娩不同程度的损伤子宫内膜并诱发感染,再次妊娠易发生胎盘粘连滞留,需行人工剥离胎盘。另孕产次增加,导致子宫肌纤维弹力降低,结缔组织增加,致产后出血量增多。

    4.3 分娩方式由于剖宫产手术创伤止血不彻底,操作时间较长,增加产后出血量。

    4.4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尤其三程超过15 min,主要因为影响产后子宫收缩,不能使组织间血管血窦关闭止血,另外胎盘胎膜粘连残留和副胎盘,均需人工剥离胎盘和刮宫,而致产后出血。

    4.5 妊娠并发症 产后出血并发症中宫缩乏力占首要位置,次之为胎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和巨大儿、胎膜早破、胎头高浮,构成了母儿危险因素,因为不仅诱发宫内感染、增加剖宫产的机会,而且使产后出血量剧增。
, 百拇医药
    5 产后出血的危害及防治

    5.1 产后出血病程经过凶险,短时间可致休克。52例产后出血中,出血休克4例,最多1例出血3000 ml,行子宫切除,其余3例均行子宫动脉结扎,宫腔填纱方止血。产后出血不及时纠正,会造成严重并发症。

    5.2 产后出血发生在2 h之内占58%通常产后2 h出血量占产后出血量的3/4,因此产后2 h观察和处理特别重要。本院采取产后2 h在产房观察第四产程,包括血压、脉搏、宫缩、阴道出血、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3 产后出血的治疗 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宫缩乏力采取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宫腔填纱、子宫动脉结扎、局部缝扎,若无效行子宫切除术。胎盘胎膜滞留应行人工剥离、清宫。若子宫收缩好而阴道出血不止,尤其对阴道手术产,必须检查阴道、宫颈和穹窿,必要时在麻醉条件下探查宫腔。胎盘胎膜检查不容忽视。若出血不止,而存在静脉凝集现象,应警惕DIC发生,必须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及时输血及抗凝治疗。
, 百拇医药
    5.4 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要求从婚前教育、孕期保健、认真筛查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外,还应密切观察产程,及早识别难产因素及产后24 h内的观察和处理,每个环节必须认真、及时,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总之,产后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无论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如何明显改善,也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现代设备齐全的医院,预防、早期鉴别和及时适当的干预是降低并使其对母体的影响减少至最小化的关键。处理产后出血一定要遵循复苏、评估、止血、请会诊、治疗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只有积极、灵活地观察病情,才能使诊断有预判性,处理才不会延误。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05.

    [2] 林建华,林其德.产后出血的重新评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2):89.

    [3] 胡亚莉.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与防治.江苏医药杂志,2002,28(11)809., http://www.100md.com(崔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