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66063
川崎病凝血功能检测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期
川崎病凝血功能检测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探讨
川崎病凝血功能检测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探讨

     2.3 40例KD组中CAD组与NCAD组D-D结果比较见表3。

    2.4 <7 d、7~14 d、>14 d时40例KD组中CAD组与NCAD组D-D测定结果比较见表4。

    2.5 动态观察40例KD组与40例对照组的PT、TT、APTT、Fib检测结果,除2例APTT稍延长外其余均正常,两者比较无差异性(χ2=0.5128,P>0.05)。

    3讨论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症疾病。KD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免疫损伤所致血管炎及其导致的冠状动脉损害 [3],自日本医生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描述本病以来,经过40多年的研究,KD的病因、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支持该病的病因可能与感染因素有关,现在比较认可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发病急性期的免疫系统高度激活导致的血管炎损害[4]。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冠状动脉损伤、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心肌梗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儿科心血管领域的主要课题,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