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868482
步长稳心颗粒对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5日 张东旭 张海生
第1页

    参见附件(1379KB,2页)。

     【摘要】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致死性和致残性,药物治疗仍然是一线和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复律后房颤的预防和一些心室率慢的患者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对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性。

    【关键词】 心房纤颤;稳心颗粒;胺碘酮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往往经历一个发作,反复发作,持续性的过程,严重者可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患者死亡和许多的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目前多主张尽早采取积极的复律措施,复律后对房颤的预防和一些心室率慢的患者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稳心颗粒是近年来国家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制剂。本研究旨在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对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共84例,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20~69岁,入选 标准:①房颤持续时间<48 h,病程<6个月;②每周至少发作2次,每次至少持续1 h,或每日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以上(根根据自觉症状如心悸,结合Holter统计其频度,持续时间);③所有患者排除瓣膜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梗死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且不伴发热,电解质紊乱,创伤,手术等急性病症。

    1.2 入院常规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凝血三项,胸部X线片,肝功,血肌酐及电解质,测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

    1.3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进入本实验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周。患者均为阵发性房颤经心电图及心电监测证实已转复窦性心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84例患者分成两组。①稳心颗粒组:每次1包(9 g/包)3次/d,温开水送服,服用2周无效者适量加服倍他乐克,维持心率在60~70次/min,服用12个月;

    ②胺碘酮组:胺碘酮量每次0.2 g,每8 h1次共1周。0.2 g,2次/d,共1周。有效或显效者从第3周开始服用维持量,用药2周无效者连续0.2 g,2次/d,共1周。维持量:每次0.2 g,1次/d,6个月后开始减量,以后每3~6个月减量1次,维持在每日50~100 mg。

    1.4 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每4周来门诊复查,详细询问服药反应及查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评价其疗效,并观察服药后心悸等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阵发性房颤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1次/3个月,≤1 h/次)或持续性房颤转为窦性心律;有效:症状减轻,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60%以上(时间和次数);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是表1。

    2.2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2.3 治疗12个月后能维持心律者稳心颗粒组16例(38%) 总有效率88%胺碘酮组21例(50%) 总有效率85.7%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服药的依从率95.2%两组各2例,自行退出调查,两组具有可比性。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复查甲状腺功能,血、尿常规,胸部X线片,及有关生化检查。稳心颗粒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胺碘硐组2例T4较度升高,1例促甲状腺激素轻度升高,无临床症状及T3、T4改变未停药。1例发生间质性肺病,无肺功能异常及临床症状停药。2例发生恶心厌食,在继续服药过程中症状消失。

    3 讨论

    心房纤颤的发生机别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单灶起源及多源折返在心房纤颤形成机制中都参与,前者可能在阵发性心房纤颤中更为重要,而慢性心房纤颤的发生可能需要多源折返存在。但心房电重构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电生理研究者关注。文献报道,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及维持窦状心律的成功率为45%~87%。本研究结果表明,胺碘酮对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总有效率达85.7%,但见于胺碘酮的多种不良反应,本研究发现稳心颗粒用于阵发性房颤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急有效率达88%(P>0.05)2者疗效相当,并且安全性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步长稳心颗粒兼有Ⅰ、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对多种离子通道有抑制作用。尽管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方法及成功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药物治疗仍是一线和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2]。本研究显示,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具有肯定的疗效,该药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马虹,陈小林.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10(1):70.

    [2]krahn AD,ManfredeaJ,TaLeRB,et al.The narural 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in the MAVITOBA follow up study.AmJmed,1995,98:476-48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