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8期
编号:11620781
残胃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8期
残胃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3.2 临床特点 本病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报道渐多,可能与20世纪70年代前后胃大部切除术的盛行,近年已是术后20~30年以上进入残胃癌高发期和我国胃癌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术后长期生存病例明显增加有关。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文献报道的比例为5.4~13∶1,年龄多在55~60岁。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残胃癌的发生率高达3~4倍[3]。残胃癌的发生以吻合口多见,文献报道50%左右,本组9/14,占64.29%。胃切除术的术式与残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各类报道均趋一致: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癌的发生远远高于BillrothⅠ式。本组BillrothⅡ式术后者占78.57%,亦说明了这一点。残胃癌发生距首次手术时间间隔各家报道不一,国内资料最长达40年,平均为20年,国外最长达52年,平均为30年。本组平均间隔为23.7年,大于30年者1例。但普遍认为首次手术时年龄越轻,术后时间越长,残胃癌发生危险性越高[4]

    残胃癌发生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与原基础疾病有很大关系,目前公认残胃是癌前疾病,残胃癌的发生机制认为与胃术后低酸的残胃环境、胆肠液的反流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4,5]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