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5期
编号:11620756
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之间的关系。方法 超声检查糖尿病足、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足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40例,将下肢动脉分为8个节段,二维超声评价管径,内.中膜厚度(IMT)和管径狭窄率,彩色多普勒显像观察血流充盈并测量流速。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侧与对侧下肢动脉IMT及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足组IMT厚,管径狭窄程度重(P0.05)。除2例患者动脉硬化征象不明显外,其余患者各节段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表现为IMT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等。DF组中动脉IMT最厚的是股深动脉,而管径狭窄以胫前动脉为重(表1)。闭塞部位最多见于胫前动脉(18例),其次为足背动脉(12例)和腓动脉(8例)。

    2.3 3组动脉管径相比股总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无明显差异(方差分析,P>0.05),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管径DF组较NDF组和对照组增大,股深动脉管径NDF组较另2组增大(方差分析,PNDF>对照组。(方差分析,PNDF>对照组(方差分析,P

    3 讨论

    1999年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动脉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下肢动脉缺血在糖尿病足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不利于溃疡和坏疽愈合。高分辨率超声可清晰显示管壁、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被不少作者认为可经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为下肢动脉检查的金标准。本研究利用超声技术全面探查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观察各节段的病变好发部位及严重程度,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病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且以膝关节以下节段动脉病变为甚,狭窄程度最严重的是胫前动脉。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患者两侧下肢动脉病变无显著性差异,且部分已行动脉造影的患者结果与此相符。提示不仅患侧下肢动脉病变显著,且对侧下肢动脉也存在一定的程度的缺血,诱发溃疡和坏疽可能性很大,应对患者加强有关护理的教育,以防对侧发生糖尿病足。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病症,糖尿病足患者多同时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全身情况较差,足溃疡和坏疽发生后不易痊愈,故预防是重要环节。另外,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病变较对照组明显,提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是存在的,应引起足够重视进行防治。

    3组动脉管径比较显示,DF组中部分节段动脉管经较对照组增大,NDF组中股深动脉管径较另2组大,提示在动脉硬化过程中,血管径存在重构现象,本研究对象以正性重构导致内径扩张为主。

    以往文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判断以IMT>1.0 mm为增厚,>1.2 mm为斑块形成,对膝关节以下内径较细小的动脉硬化评价不敏感。本研究显示DF组IMT最厚的股总动脉,约为(2.36±1.35)mm,由于管径较宽,狭窄并不明显,而胫前动脉IMT约(1.78±0.69)mm,管径狭窄率已达(72.6±23.8)%。故采用管径狭窄率判断动脉狭窄程度较单纯以IMT表示敏感。以血流速度评价动脉狭窄于初次狭窄的节段敏感,但多节段狭窄的远端动脉血流因缺血而速度缓慢,峰值流速比值不能反映狭窄程度。动脉血流频谱的改变对推断取样点近心端血管的狭窄是良好间接征象,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或出现正向血流频谱均提示近端血管狭窄。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 袁光华,张武,等.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检查规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 Reiber GE,Lipsky BA.The burden of diabetic foot ulcer.Am J Surg,1998,176(suppl 2A):5.10.

    4 张青萍.超声诊断临床指南.科学出版社,1999., http://www.100md.com(潘秀珍 罗惠秀 邓 萍 黄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