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5期
编号:11621699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5期
     1.3 临床资料收集 对可能导致IA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剂量30 mg/d>14 d或2 检验。P

    2.2 危险因素 除免疫抑制剂在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使用明显少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外,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在两组患者中均普遍使用,组间无差异。年龄、性别、既往真菌感染或定植史两组之间亦无差异,见表2。

    2.3 临床特征 发热(75.9%)、胸闷(64.8%)、咳嗽(72.2%)、胸痛(37%)、咯血(24.1%)为常见症状。中性粒细胞缺乏组患者发热常见,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则呼吸道症状(胸闷、咳嗽)较突出。胸部影像学:35例患者行胸部CT检查,表现为:多发结节影(57.1%)、节段性肺实变(45.7%)、结节或实变影内空洞形成(31.4%)、晕轮征(halo sign)(22.8%)、斑片状或大片状浸润影(20%)、胸腔积液(20%)、新月征(crescent signs)(11.4%)。

    2.4 结果和预后 51例患者接受了广谱抗真菌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和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58.3%和83.3%,后者明显增高(P=0.042)。 对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表明系统播散与预后有关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