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528959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20周妊娠172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4期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天以内的早期妊娠已应用于临床多年,且效果良好,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喜爱,但应用其终止10-20周妊娠的文献报道尚不多。我站2002年5月-2006年5月,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10-20周要求终止妊娠者进行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72例患者均在我站住院流产,妊娠在10-20周以内;其中35例为胎儿畸形,137例为计划外怀孕;年龄在19-40岁,平均25.5岁;孕次1-5次,平均1-8次;产次1~2次,平均1.3次。术前常规查体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依沙丫啶应用禁忌证。将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及对照组86例。两组在年龄、孕产次、停产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使用方法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第1天早20:00口服50mg,晚8:00口服50mg第2天早8:00口服50mg,用凉开水空腹服用,连服2d。在服完最后2片12h后开始服用米索前列醇,根据妊娠月份的大小,应用50-100tμg/次(妊娠月份越大用量越小),1次/2h,依次序贯至组织物排出,但每日最大剂量不大于1.2mg。对照组采用宫腔内羊膜腔外注射依沙丫啶注射液6ml。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方法妊娠12周以内者前2d可在家服药,自我观察,如有阴道流血或组织物排出及时返站。无特殊情况者,第3天返站处理;12周以上者全部住站观察。采用统计学方法中的t和X检验。

    2 结果

    2.1 流产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X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妊娠物排出时间及阴道流血量比较。

    观察组妊娠物平均排除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药物流产副反应情况观察组有副反应者较多,主要为恶心16例,占8.6%;呕吐10例,占11.63%;腹泻6例,占6.98%;皮肤瘙痒者4例,占4.65%。对照组主要为呕吐6例,占6.98%;人工流产综合征4例,占4.6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在体内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使孕酮在体内水平下降或阻断作用,引起蜕膜绒毛变性及坏死。同时还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促进宫颈成熟。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胎盘组织具有损伤作用,且可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多,导致蜕膜变性、水肿、坏死,滋养细胞死亡,导致蜕膜与绒毛膜板分离,胎盘、胎膜易于完全剥离,影响正常妊娠的维持。正常宫颈组织由结缔组织构成,胶原纤维为其主要成分,米非司酮可对抗孕酮,使胶原分解加强,扩张和软化宫颈 。米索前列醇可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宫颈软化扩张,胎囊易排除而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

    妊娠10-20周妇女终止妊娠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传统的钳刮术风险大,并发症多。依沙丫啶宫腔内羊膜腔外注射引产,需经阴道进入宫腔内操作,继发感染的机会较大,且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性的,有时可引起宫体部的宫缩过强,而此期的宫颈管不成熟,易致产程延长,胎盘、残留胎膜,出血增多及宫颈裂伤。我站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低剂量、多次给药的方法终止10~20周妊娠,有扩张软化宫颈,缩短产程,减少阴道出血量,降低胎盘、胎膜残留等优点。总有效率达95.35%,不全流产者,清官时无须扩张宫口,阴道出血量少,操作时间短。

    本组资料表明,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者,成功率明显优于用依沙丫啶引产,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百拇医药(王爱玲 孙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