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663994
善即美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2014年第4期
     《说文解字》中,美与善同意。

    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它分为五个层面: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善的本性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

    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而且在《三字经》中也有提及,“人之初,性本善”。佛教认为众生皆具佛性,只因无始以来被无明遮障,才会因业力在轮回之中不停流转。孙叔敖为了保护人们英勇杀蛇、屈原用大米填满石头缝的故事,都能够很好的证明人性本善。在一个实验中,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地上了。他不用担心,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捡起来,并且还给他。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科学家意外的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人的“德性”就是人具有的自我塑造的倾向与能力。作为个体的人的最大优点就是具有可塑性。外部塑造的力量必须转化为自我塑造的力量才能形成德性。如果一个人在外部力量的塑造下表现出具有德性的行为,这称为德行。德行只有出自本心,才配称为德性。有德性就是有养成与践行美德的倾向与能力。每个人都具有人的德性,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评价为有德性。人的德性是一种潜能,这种潜能只有现实地化为个体内在的美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