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091270
遵生之典范,怡养之楷模(续)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1年第6期
     《清修妙论笺》篇

    第四讲:无私无欲话品德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以忠孝遗子孙者昌,以智术遗子孙者亡;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一)品德形成环境

    品德,是品行道德的简称,为评判每个人的标准,观察做人做事的准绳。《遵生八笺》在描述品德成长环境时说:“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则源泉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pǔ)广大之意]。人有所养,则心神安而识见达,修道之事成。”以木养之“本固”,水养“源泉壮”,寓人养则“识达”。“人养”寓指对人的品德教育。品德培养和教育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所作所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故父母应做优良品德的表率。二是社会环境。从小学、中学、大学应不间断地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品德教育,如“天下为公”、“自强不息”、“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勤劳节俭”等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