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6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941108
“咱家”并非宦官标配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11期
     观众常常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宫廷宦官以“咱家”自称。尤以清宫戏最为典型,“咱家”一词被误认为是宦官的标配。其实不然。

    “咱家”(音za,去声),人称代词,我,早期白话,早期文献中也可以写作“喒”。宋元明清时期的通俗文学作品中运用十分普遍。例如明徐渭《渔阳三弄》:”咱家姓察名幽,字能平,别号火珠道人”;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咱家左良玉,表字昆山。”

    宦官自称“咱家”,在旧时戏曲小说中多见。“李莲英伸手在荣禄肩上拍着,笑说道:‘鱼儿快上钩了,四爷须好好地做去,不要弄毛了,再抱怨咱家。’”(《清代宫廷艳史》)

    2008年新拍的《三国演义》中,董卓在群臣面前道:“竟敢行刺咱家,咱家是什么人?”“咱”字并不见于宋以前的字书。《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咱家”已经在当时的俗文学作品中运用。但从历史角度看,董卓自称“咱家”并不合适。 (王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