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4期
编号:13088721
真实世界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4期
     从研究看出在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双抗联合抗凝治疗,效果更佳一点,可能与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对其无反应。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 复合物活化,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报道称,二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增加斑块稳定性[9]。

    脑梗死的发生有部分是多种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了缺血、缺氧及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如何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如何有效减轻卒中后炎性反应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题。胡仁琳[10]通过研究得出血清S100β浓度可作为评估脑梗死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血清HMGB1和ENA78可能参与了脑梗死后急性期炎性反应过程。依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具有减轻脑梗死后继发炎性反应、保护脑细胞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通过快速有效地降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MGB1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