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3期
编号:13009709
麦芽炒制过程中近红外在线监测模型的建立及“炒香”终点判断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3期
     麦芽是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过发芽干燥的炒制加工品,主要含有麦黄酮、槲皮素等黄酮类及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类有效成分,也含有还原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1-2]。麦芽在临床应用上主要有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3种形式。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焦麦芽消食化滞,可见,麦芽不同的炮制品功能主治存在较大差别。炒麦芽一直沿用“炒黄炒香”入药的传统[3-4],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功效与炒制的“火候”密切相关。目前,麦芽炒制时或以淀粉酶为评价指标,但炒制后淀粉酶的活性必然下降,这并不能科学阐释炒麦芽消食作用较生麦芽强的作用机制[5];或以麦芽的色泽及香味为评价指标,但多以操作者的个人经验为判据,难免存在个体差异[6];或以麦黄酮等有效成分为评价指标优选炒制工艺[7],然而,麦黄酮等有效成分的多与少与“炒黄炒香”并无必然联系。

    近年来,中药炮制时产生的基于还原糖及氨基酸、蛋白质的Maillard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已引起中医药研究者广泛关注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