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期
编号:12980064
浅议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性(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期
     162炮制方法的地区差异中药的炮制方法存在地区差异,如中药栀子。上海、江苏等地的药房以栀子炭入药,四川用的大都是炒栀子,广东、黑龙江等地用生栀子,北京一些地方则用的是姜制栀子。再比如辛夷花,四川地区使用炒制品,而上海、北京等地就付生辛夷花。这种炮制品给药标准不一的情况无疑给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化增加了难度。

    163中药颜色与炮制方法弄混淆一些药名前常加“黑”字,比如“黑栀子”,“黑荆芥”等。这里所说的“黑”,是指“炒焦”或者“炒碳”的意思,但另一些药材,比如黑桑葚、黑郁金等,则是指药材本身表面的颜色。这里就存在易混淆的地方[13]。

    17医生书写的影响

    171文字潦草,难以辨认一些医生在开具处方的时候,字体潦草,龙飞凤舞,不仅患者看不懂,就连药房的工作人员也难以辨别其处方内容。这无形中给临床用药带来很大的风险,增加了合理用药的难度。部分医生更加不负责任,甚至处方中出现错别字或者自造汉字。比如有些医生将“番泻叶”写成“潘泻叶”,喜欢用“△”来代表三棱。此皆不可取。

    172同音字、简化字等问题严重目前的中医药行业中,使用同音字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比如有些医生将半夏写成“半下”,甘草写成“干草”,柴胡写成“才胡”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