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762123
基于LCMS代谢组学的雷公藤多苷致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筛查(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19期
     2.3对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的影响

    正常组的大鼠肝组织切片结构正常,肝细胞大小一致,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索排布,无脂肪变性细胞,细胞质丰富,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低剂量组的大鼠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大小不一致,个别肝细胞脂肪变性,偶有凋亡小体,易见溶解坏死,较多点片状坏死,淋巴细胞少见聚集,可见空泡状核肝细胞;高剂量组的大鼠肝细胞大小不一,明显脂肪病变,易见溶解坏死,以淋巴细胞为主,较多点片状坏死,见图1。

    2.4雷公藤致肝损伤大鼠血清PCA主成分分析

    空白组与高剂量组的大鼠能够明显区分开来,见图2,说明,高剂量组大鼠给予雷公藤多苷片造成肝损害后,生理代谢环境被明显干扰,病理状态下代谢网络的出现某些环节的紊乱,可能是低分子代谢物出现质或量的变化。在空白组中有一个大鼠没有归属于任何一组,说明,除病理因素外,个体差异如: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都会对机体内源性代谢物产生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讨雷公藤致肝损伤所引起的血清代谢差异,找到相关的雷公藤致肝毒性相关的代谢通道的变化。实验采用监督性OPLSDA的数学建模对正常组大鼠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样本重建模型见图3,放大它们之间的差异,用以评估造成上述分离的差异变量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