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18期
编号:12642984
基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苦碟子注射液疑似类过敏反应病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18期
     [收稿日期]2014-06-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2776);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八批自主选题(Z0291);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联合创新研究项目(ZZ070817)

    [通信作者]*谢雁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Tel:(010)64014411-3302, E-mail: datamining5288@163.com

    [作者简介]廖星,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Tel:(010)64014411-3302,E-mail: okfrom2008@hotmail.com

    [摘要]基于全国18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所建立的数据库探索苦碟子注射液临床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使用苦碟子注射液后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患者判断为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溶媒对可疑类过敏反应有显著影响,2个亚组的对比分析P分别为0.005 5,<0.000 1。第一亚组分析发现在使用苦碟子注射液同时使用维生素C、利多卡因、呋塞米、甘露醇、泼尼松龙、人参多糖注射液、甘露聚糖肽、兰索拉唑发生可疑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增大。第二亚组分析发现联合使用甘露醇和果糖时发生可疑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增大。虽然该研究在探索临床使用苦碟子注射液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面做了相关分析,但是这种回顾性的逆向分析思路还值得推敲,因此所得分析结果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 百拇医药
    [关键词]真实世界;苦碟子注射液;HIS安全性再评价;巢式病例对照

    苦碟子注射液说明书记载该药具有活血止痛、清热祛瘀功效,用于瘀血闭阻型胸痹,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患者。同时其说明书上也记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发热、寒战、头晕、头痛、恶心、腹痛、心悸、气促、乏力、乳房胀痛、血压下降等。文献研究发现有关苦碟子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症状多见皮疹、瘙痒、寒战、发冷、心悸、头晕等,发生的时间以用药后10,15 min多见[1]。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或类过敏反应居多。苦碟子注射液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报道中也屡见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2-4]。在真实世界中观察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对于指导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具有重要的作用[5-7]。为了探索真实世界中有关该药在大样本人群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各种相关因素,本文基于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NCCS),分析导致苦碟子注射液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前瞻性研究与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方向与思路。
, 百拇医药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和处理本数据来源于全国18家三甲综合医院HIS数据仓库,分析前对数据统一进行前期标准化处理[8]

    本研究通过前期苦碟子注射液数据分析发现,苦碟子注射液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同时使用的几率较高。地塞米松注射液为抗炎抗过敏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可用于抗过敏反应,根据其与苦碟子注射液使用时间关系,考虑部分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人群可能发生了过敏反应,本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使用苦碟子注射液24 h内停止使用该药物的患者,为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患者。

    1.2研究设计采用NCCS设计,根据开始至停止使用苦碟子注射液后是否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将人群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组:开始使用苦碟子注射液前和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期间未使用地塞米松,停用苦碟子注射液24 h内服用地塞米松的患者。进一步分成2个亚组:即开始使用苦碟子注射液至停止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时间在24 h以内、24 ~48 h,分别作为病例组1(A1组)与病例组2(A2组)。病例组共有139人,其中,A1组有63人,A2组有16人。对照组:开始至停止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时间>7 d,且用药期间未使用过地塞米松注射液、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常用抗过敏药物者。以病例组年龄±5岁,性别相同作为配比条件,采用随机抽样法,按照1∶4抽取对照组,共8 591例。1个患者作为一组的匹配后即不再作为下一组匹配的备选对象。其中,对照组1有252人(B1组),对照组2有64人(B2组)。
, http://www.100md.com
    匹配后A1组年龄为(59.60±16.79)岁,与B1组年龄(60.62±15.70)岁接近。A2组年龄为(61.21±18.35)岁,与B2组年龄(61.26±17.44)岁接近。且A1组、A2组分别与对B1组、B2组性别匹配比例也接近。

    1.3统计方法本研究主要统计方法为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 18.0作为分析软件。

    1.4数据提取分析流程数据提取分析流程见图1。

    2结果

    基于现有HIS数据库信息,考虑可能影响过敏反应发生的因素有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疾病及合并用药,因此对以上变量在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中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

    2.1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分布A1组与B1组相比,A2组与B2组相比入院病情P分别为0.164 4,1.000 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由于有过敏史的患者人数分布过少,因此未能发现其与可疑类过敏反应之间的关系,P分别为0.588 0,0.578 5;苦碟子注射液静脉给药单次用药剂量为10~40 mL,以是否超过说明书推荐最大剂量40 mL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单次用药剂量对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影响,P分别为0.083 3,0.455 4,未发现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百拇医药(廖星 曾宪斌 谢雁鸣 杨薇 艾青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