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17期
编号:13153880
基于SWOT分析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17期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植被良好,立体气候明显,给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多样性适生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剑河县开始规模种植杜仲、黄柏等木本药材,2000年开始种植钩藤、缬草、玉竹、射干、白术、太子参、百合、薏苡仁等草本药材,目前有人工种植药材品种30个,种植面积达10万hm2。2003年到2013年,剑河县推广人工种植钩藤6.8万hm2,占贵州省钩藤种植面积的70.1%,其中进入盛产期面积2万余公顷,钩藤产业产值5 000万元。钩藤种植效益好,管理简单,群众种植积极性高。但近年来,由于农民的掠夺性采摘,已造成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随着人们对钩藤药理性质的不断深入了解,对钩藤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据调查,2012年钩藤的中国市场流通量在2万t左右,目前国际市场钩藤(钩)需求量约为10万t,缺口6万t以上,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钩藤的人工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

    2.2 剑河县钩藤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2.1 产业发展的优势 剑河县委、县政府对发展中药材产业高度重视,将钩藤作为中药材产业的主导产业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