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年第21期
编号:13175826
论中药材栽培主产区的形成因素及栽培区划(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第21期
论中药材栽培主产区的形成因素及栽培区划,道地药材,农业区划,产量
     [摘要] 建国以后,野生药材资源减少、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中药材栽培产业的发展,栽培药材将成为未来商品的主要来源。中药材分布区域广大,在分布区内生态环境多样,栽培经济效益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主产区。论文根据目前各主要药材主产地的地域生态学因素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以药材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基本要素为基础,将我国药材主产区分为质量主导型、产量主导型、效益主导型、人文主导型、特殊环境主导型及综合因素主导型,以科学指导选择最佳种植基地。

    [关键词] 道地药材;产区;农业区划;栽培;产量

    近3 000种濒危状态的植物中,药用类群占60%~70%[1],野生资源的短缺与市场需要量的增加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栽培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栽培中药材种类200余种,其中药材市场上全部来自于栽培的有70种左右,大部分来自栽培的有50余种[2]。目前,全国栽培药材种类已近300种,其中大部分为资源减少的品种,如杜仲、黄柏、厚朴、栀子、桔梗、川贝母、山茱萸、金银花、黄连、半夏、秦艽、一枝蒿、蔓荆子、槟榔、儿茶、苏木、千年健、胡黄连等都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或70年代野生资源严重减少的情况下进行的人工栽培 ......
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