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9期
编号:13176877
肉苁蓉生境特征、寄生机制和营养传输研究现状与展望(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第19期
     大部分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的识别,还需要寄主植物释放的次生物质作为另一种化学信号,才能发育成能与寄主连接建立起寄生关系的功能性吸器[3031]。

    4 种子休眠破除与信号物质

    Abouraya等[32]研究肉苁蓉属植物寄生关系,分别采用寄主(藜科植物和无叶柽柳)植株与根提取液对C violacea 和C phelypaea进行种子萌发诱导,其萌发率低。但如将种子靠近寄主植物,寄主须根向种子生长并透过种子,才能形成吸器,刺激胚形成瘤状物,共同作用建立寄生关系。寄主植物所释放的化感信号物质对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吸器形成具有重要的刺激与诱导作用。

    41 种子休眠的人工破除 植物激素在根寄生植物种子对萌发信号物质的识别中也有较大的作用,因此多通过激素处理促进肉苁蓉种子的萌发。人工破除肉苁蓉种子一般都需要经过低温层积与激素处理。肉苁蓉种子经低温层积,种子光泽度降低,种仁的长度和宽度均显著增加[33];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含量增高,脱落酸(ABA)的含量减少[34];蔗糖、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高[35]。张汝民等[36]模拟肉苁蓉种子自然生境条件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