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3179083
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大鼠体肠吸收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5日 王侃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研究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大鼠各肠段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用酚红标记法校正循环液体积。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大叶茜草素(12.33,24.66,49.32 mg·L-1)及羟基茜草素 (8.455,16.91,33.82 mg·L-1)在各肠段的吸收量顺浓度梯度,渗透系数呈上升趋势且均大于0.2×10-4 cm·s-1,在相同浓度下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各肠段Peff表现为相同趋势,依次为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大鼠肠道内为高渗透性药物,各肠段均有吸收,且在结肠部位可能存在特异性吸收。

    [关键词]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在体单向肠灌流;高效液相色谱法

    [稿件编号]20111217002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HY11076631)

    [通信作者]*丁安伟,博士生导师,Tel:(025)85811523,Email:awding105@163.com

    [作者简介]王侃,硕士研究生,Tel:13770779778,Email:wangkan86@hotmail.com

    茜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系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归肝经。功能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1]。其主要成分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是从茜草中分离出的醌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药效学表明其有良好的活血功效[23]。

    本文采用大鼠单向向肠灌流模型考察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吸收机制,为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及茜草的剂型选择和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