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181
编号:13605011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小儿川崎病的近远期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新医学》 20181
     谈诚等[12]的研究显示,川崎病患儿PBMC的NFκB和MMP9水平急性期均偏高,至恢复期逐渐降低。本研究显示,2组治疗后2周的NFκB mRNA及蛋白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有研究表明,NFκB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等途径参与川崎病的发病[13]。另有报道显示,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组织结构遭到破坏后出现大量炎症细胞增殖浸润,血清中MMP9水平上调[14]。Shiotani等(2011年)指出,可将抑制NFκB作为强化川崎病疗效的新思路,通过抑制NFκB阻断下游炎症反应。本研究还显示,血小板和MPV与冠状动脉病变风险呈正相关,血小板聚集越严重,血小板与MPV值越大,冠状动脉病变风险越高,再次证实规范、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改善患儿后期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关键。远期随访结果显示,A组随访期间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仅为8%,低于B组的26%,表明双抗治疗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单抗,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的应用更具优势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