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编号:10540198
“看病贵”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08期
     李海泉 四川省旺苍县人民医院

    近年来,“看病贵”已成为基层老百姓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群众对医院最不满意的原因之一,由此而导致的各种纠纷、隐患日益增多。对这一现象,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都高度重视,三令五申积极整治。但为什么总是“治”不了呢?主要是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看病贵”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看病贵”问题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看病贵 呼声日高

    时下,基层老百姓经常说“没有什么都可以,千万不能有病”,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看病贵”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调查发现,对“看病贵否”有三种代表性的意见。

    其一是“医院发展了,设备先进了,药品的科技含量高了,技术和服务水平上了档次,收费理应高—点”。这部分人占调查样本的25%,主要是高收入人群、私营业主等。其二是“虽然医院条件改善了,但收费的确高,已超出了承受能力,主要表现在药品、原材料及检查诸方面”。这部分人占调查样本的47.5%,主要是一般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等低收入人群。其三是“医院门坎高,进不起”,这部分人占调查样本的27.5%,主要是农村群众、下岗职工及城镇居民等无固定生活来源者等。
, 百拇医药
    三种意见都有一种明确的声音:医院收费高,看病贵。在所调查的人群中,医疗费用的支出仅次于教育费用的支出,占第二位。同时,医疗费用的虚高渐渐滋生了一种不良倾向:小病跑药店、诊所,普通疾病过拖、过磨而成大病,基层农村因病返贫、因贫致病现象有所抬头等等。75%的被调查人群对国家及有关部门降低药价和医疗服务费用、纠正药品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举措的结果表示不满意,认为降得还不够、腐败现象还很严重,群众仍然看不起病,都把“攒钱防病”当作头等大事。因此,治理“看病贵”已关乎国计民生,刻不容缓。

    根由: 机制、利益使然

    “看病贵”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卫生部门更是花大力气进行了治理,但为何得不到彻底根治呢?究其因是机制利益使然。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以药养医”现象在基层医院根深蒂固,药品、材料及手术利润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医院基本建设、人才培养、设备更新及职工待遇的重要支柱,放弃了这部分利润,可以说其发展举步维艰。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药品、设备、材料均已进入市场,而医疗服务的价格、政府投入依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准,并且国家不再给予全额拨款而改为财政补助。但财政补助根本无法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医院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和积累来维持正常的运行。计划经济时期对医疗服务的低定位价格,完全不能体现医疗服务的劳务价值,甚至与价值相背离,在这种情况下,不平衡的心理在“堤内损失堤外补”中不断膨胀,并最终演变为行动。势必出现“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非正常现象。
, 百拇医药
    另—方面,现行按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的方式也极易造成医院为病人提供过度医疗服务并诱导病人需求来增加收入。当然,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医院在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是造成“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治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看病贵”所造成的危害,基层医院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开始了集中整治。诸如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杜绝开单提成、单张处方价格限定、药品和原材料招标采购、单病种费用包干等等。与此同时,标本兼治,从制度、教育、政策等多方面入手,遏制“看病贵”。

    有的医院把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作为健康发展、构建诚信医院的中心工作来抓;有的医院将乱开药品、滥开检查单、不按规定收费的行为载入职工档案,并在晋升、加薪、评优等工作方面予以限制;有的医院对涉嫌促销或者走势异常的药品、原材料“一刀切”。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就此工作在投入政策上给予了倾斜等等。
, http://www.100md.com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看病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根治却尚待时日。

    根除: 顽如毒瘤

    “群众利益无小事”,“看病贵”理当根除,然其任重道远,这是其表现形式的复杂性决定的。药品及原材料价格虚高是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基层医院,虽然实行了招标采购,但促销商无孔不入,而且操作更加隐蔽,难以发现。他们利用医院管理上的漏洞,并绕过管理层,私下与医生达成协议,直接把药品及开单提成交给医生,一支规格为2克的氨氯西林钠针剂,促销商的回扣是给开单医生每支9元、库管每支2元、统方每支1元、财会每支1元,这13元的负担就转嫁给了病人。

    有的医生也见利忘义,国产药、普通药不用,专挑进口药、促销药,有的医生为了拿到回扣,不顾病情乱开处方。某患者因感冒去医院求治,医生竟开出了830元的药方,甚至还开出了保胎素,令患者哭笑不得。大型医疗设备也是如此,医院无能力购买,经销商便以投资的方式进入医院,厂商为了尽快收回本息,便给开单医生许以高额回扣,也是“暗箱操作”,手段极其隐蔽,令人防不胜防。因此,这些现象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顽如毒瘤。
, 百拇医药
    这些问题涉及医药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以及价格政策、补偿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是长年累月的沉淀所形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改革中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

    思考: 截源堵流,综合治理

    理顺机制

    国家及卫生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及医院发展客观实际的管理、价格、补偿机制,关键是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服务价格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真正体现按成本核算、按劳动计酬,消除医疗服务的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与成本相背离的情况。同时,要从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医院承担的义务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角度出发,对医院进行合理的补偿,彻底打破医疗机构靠“以药养医”作为生存手段的格局。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加强管理

    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健全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强化监督考核。重点有二:其一是坚决贯彻执行药品、设备招标采购政策,坚决查处非正常渠道进入医院的药品、设备,坚定不移地执行价格政策,切实把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控制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群众可承受的水平。其二是真正把成本核算作为医院经营和管理的主要手段。目前,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法简陋、管理手段滞后是一个带共性的问题,因此而造成的浪费,大部分转嫁给了病人。因此,医院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供应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行政后勤服务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增大产出,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化。
, http://www.100md.com
    强化教育

    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使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利益观念普遍增强。在这种大环境下,思想教育、价值观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尤为迫切。所以,医疗机构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宗旨教育、“三观教育”尤其是价值观的教育,并依靠道德的力量促使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根本改造。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便有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行动。

    专项治理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要顾全大局,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正确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切实从维护病人的利益出发,采取综合措施对“看病贵”进行专项治理,要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格遵守医疗价格收费标准,严禁乱收费,严禁大处方,严禁开单提成。,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