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542
方证相应与方-病-人思维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29期
     编者按:经方是近年来我国中医界的一个热词,经方的出版物热销,经方的学术讲座受到听众热捧,经方的网站、公众号等如雨后春笋,经方的传承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和关注。在经方传承中,方证是一个议论最多的话题。什么是方证?为何要强调方证相应?如何学习经典原文?如何在临床上正确地应用经方?关于这些在经方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我们来看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的黄煌教授是怎么回答的。

    黄煌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90年代后,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现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工作。他的学术观点鲜明且有新意,结合临床紧密,实用性强,许多著作多次重印,并被译成英文、德文、日文、韩文出版。他曾多次赴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讲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在经方推广过程中,方证一直是强调的重点,请您具体谈一谈。

    黄煌: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一句话,经方好!经方好在哪里?好处很多,经方疗效好,经方花小钱治大病,经方标准规范便于人才培养,经方便于成药化,经方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开发价值……但在我这个多年从事中医临床以及教育的教师看来,经方好,好就好在经方有方证。方证,才是经方的动人之处。

    一棵草,有证是药物,无证是植物。几味药,有证是方,无证是一堆药。所以,按我们经方的人来说,方必有证,有方证才能成方。有方证,才疗效好;有方证,经方才能成为中医临床的标准方、规范方。

    清代经方理论家柯韵伯曾说:“仲景之方,因证而设……见此证便与此方,是仲景活法”。“见此证便与此方”即是方证,是张仲景灵活思维方式的基础。现代经方家胡希恕是这样强调方证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的正确。”另一位现代经方家刘渡舟晚年写了一篇重要的文章《方证相对论》,其中有句话振聋发聩:“要想穿入《伤寒论》这堵墙,必须从方证的大门而入。”这里把方证的重要性说得非常清楚了。

    方证,就是用方的证据,是安全有效地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许多原文就是经典的临床证据。如桂枝汤证的“自汗出”、泻心汤证的“吐血衄血”、炙甘草汤证的“心动悸、脉结代”、栀子豉汤证的“烦热胸中窒”“心中懊憹”等,都是用经方应用的临床证据。

    有是证,用是方。方是钥匙,证是锁眼,一张方一个证。方是矢,证是的,有的才能放矢。《伤寒论》“桂枝不中与之”“柴胡汤不中与之”的提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2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