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7.17
编号:73762
“野猪队”重见久违的阳光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7日 生命时报 2018.07.17
     受访专家: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理事长王林

    资深救援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侯昭敏

    上海城市搜救队创始人高博

    本报驻泰国特派记者孙广勇本报记者任琳贤

    这些天,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泰国北部城市清莱的一个洞穴上。6月23日,当地一名足球教练带领名为“野猪队”的12名少年队员,前往国家公园的拷龙洞穴探险。他们向山洞深处走去,却不知外面天色突变,暴雨倾盆,出洞的路被不断上涨的积水阻断,于是被困地下溶洞,与外界失联。在黑暗中接受生命考验9天后,足球队才被发现。由于救援难度极大,一场多国参与的千人大救援随即展开。

    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
, 百拇医药
    拷龙洞穴是泰国第四大洞穴,长约10公里,洞内地形复杂,有很多分支;入口看上去宽敞,可走到最窄的地方,一位成年人很难爬过去。当地很少有人探寻过整个山洞。

    6月24日,搜救队在离洞口三公里处发现孩子们的背包和凉鞋,但由于水位迅速上升,搜救工作不得不暂停。次日,泰国皇家海军海豹突击队加入搜救,在岩壁上发现人类手印,但无法确定孩子们的位置,同时开始抽水,希望降低洞内水位。26日,再降暴雨,积水不停上涨,搜救工作艰难。

    此后几天,英国、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救援专家抵达现场,加上泰国军人和志愿者,一支千人救援队伍组成。数十台抽水泵不停运转,但水位还在上升。救援专家试图通过地面钻探进入洞穴,缩小搜救范围。直到7月1日参考无人机和水底机器人的线索后,足球队被困地点才被初步锁定。

    7月2日,经过9天搜寻,足球队13人终于被英国潜水员发现。他们躲在距离洞口4.5公里的高地上,饥寒交迫。之后,救援人员将水、食物、药品和毛毯送了进去。前泰国海豹突击队潜水员萨尔曼·库南在为孩子们输送物资后,因中途缺氧遇难。
, 百拇医药
    “我每天都祈祷千万不要下大雨。”一位参与救援的泰国军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7月的泰国已进入雨季,一旦降雨,连日抽水的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孩子们可能面临生命威胁。“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

    讨论营救方案时,专家们提出了三个方法。一是通过潜水救出被困人员;二是抽干洞内积水;三是在山上寻找进入洞穴的其他通道。三种方法既可独立救援,又要同时推动救援进程。综合考虑后,7月8日的救援条件最好,潜水救援方案开始执行。

    8日上午10点,救援开始了。从孩子们的所在地到洞口,有三段路需要潜水,救援人员给他们佩戴了先进的面罩,使其可以顺畅呼吸。在狭窄的水域里,救援人员需要卸下氧气瓶才能勉强通过,浑浊的水流也增加了困难。在18名救援人员11个小时的努力后,4名孩子被成功解救。

    熟悉地形后,救援更加熟练,速度一天比一天快。9日的行动比8日快了2个小时,10日又比9日快了2个小时。7月10日傍晚6点49分,带队教练抵达洞口,13位被困人员终于全部获救,营救行动宣告结束。
, http://www.100md.com
    难度数一数二

    此次事件受到全球媒体的关注,世界近千名记者来到救援现场报道,紧盯进展。为何此事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呢?

    “这次救援的困难程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所以受到全球瞩目和支援。”中国赴泰国参与救援的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理事长王林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救援过程挑战重重、举步维艰。洞穴潜水对潜水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危险程度和难度系数非常大。整个救援过程用了400多个氧气瓶,救援中潜水员氧气量一度低到15%,若低于12%将导致抽搐。泰国正值雨季,洞中水域范围很大,水位、水温的随时变化,给潜水员带来巨大考验。救援期间每天流入洞内的雨水多达2万~3万立方米,虽然同时抽水但作用不大,只能保证让潜水员在一些地段可以浮出水面呼吸一下。洞穴太长,能见度低,不易判断方向和潜游路径,每前进一步都是未知。

    救援中,王林所在的绿舟救援队主要是和泰国军方一起,从山顶寻找缝隙或可疑洞口,以便开展救援。“山路崎岖,藤蔓缠绕,野外环境恶劣,每走一步都要刀劈斧砍,搜索难度很大。”
, 百拇医药
    平澜基金会救援队是中国参与此次救援的另一支队伍,由王英颉等6名擅长潜水和绳索救援的专家组成,主要参与洞内救援。“中国的绳索优化方案,在救援中大大提高了稳固性和物资运送效率。”王林说,王英颉这支队伍目前(7月11日)还没回国,需要完成最后的绳索拆除工作。

    在很多泰国民众看来,此事之所以受到世界如此强烈的关注,还与“生命的坚强”有关。当孩子们被困9天被发现时,能用流利的英语有礼貌地和救援人员交流,让民众感到骄傲。被困期间,他们写信向家人表达思念,还以开玩笑的口吻和老师说“不要留太多作业”。带领孩子走进洞穴的教练也通过写信,向孩子家长和救援人员致歉。据报道,他在失联的几天里,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孩子们吃,鼓励大家勇敢地等待救援。王林告诉记者,信念对生存极为重要。被困时,身体状况会受心理影响,如果人体进入恐慌状态,肾上腺素持续分泌,就坚持不了多久。13名被困人员在黑暗中互相触摸,彼此鼓励,是他们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生命的极限有多长”也是讨论的热点。资深救援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侯昭敏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人可以活7天。此次被困人员是“被水围困”,不缺水,因此生存时间大大延长。他们还带有少量食物,帮助补充体力,因此不像想得那么虚弱。
, 百拇医药
    加强防灾和逃生教育

    7月11日,泰国举行救援中心的关闭仪式。据了解,除了美国、英国、中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来支援的专家,泰方投入的救援力量也多达几千人,包括泰国军队和警察,及医院、电力局、水利局、灌溉局的人员。说是一场“全球大救援”一点也不夸张。孩子们虽然获救了,却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比如从洞内抽出的水将农田淹没,泰国农业部给了农民一定的赔偿。

    泰国民调显示,较多民众认为,这是泰国历史性事件,应总结教训,加以反思。比如提高应对突发灾害和事故的能力,行政机构的举措要有统一性和前瞻性,做好信息管理体系,及时安排人员和物资;先进设备仍然缺乏,多靠外国专家支援,应注重救援技术的保障;最重要的是,人们应对灾害和事故的风险意识薄弱,亟需提高。

    “我国也应加强针对公众的防灾和逃生教育。”王林表示,每年5~10月,国人户外运动频率较高,但由于正值雨季,容易发生溺水、登山迷失事件,也是搜救高峰期。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防患于未然?专家给出了具体建议。
, http://www.100md.com
    敬畏自然。王林呼吁,要对大自然有敬畏感。很多人认为,野外活动很简单,身体素质不好、装备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就贸然探险,让自己身临险境。

    重视天气。上海城市搜救队创始人高博建议,出发前要注意天气。若去山区活动,不仅要关注大的天气状况,还不能忽视局地小气候。在山区,常是一边晴空万里,一边雷雨山洪。向当地人咨询,掌握气象变化,做好充足预案。

    备好工具。高博说,山区户外活动最好带上一些求生工具。哨子声很有辨识度,吹哨子可释放求救信号。手电筒光源区别于自然光,在夜晚既能照明又可用来求救。铝箔救生毯可保暖防寒,在阳光照射下,其反光也是求救信号。高博推荐,避孕套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很大作用,能储水,也可当作止血带使用,在被蛇咬时还可作为隔离工具,紧急吸出有毒血液。一些常用药也要备好。

    学会避险。一旦遇险,不要慌张失措。成熟的景区路线一般设有救援标识,可拨打求救电话寻求帮助。如果没有,可直接打110、119。一旦联络上救援人员,不要乱跑,原地等待救援。如环境恶劣,可就近找个背风、背雨的环境等待,并释放求救信号,比如找件颜色鲜艳的衣服挂在高处。如在野外迷失又联系不上救援人员,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走到地形较高处,站得高看得远,容易找到方向,还有助于躲避山洪;二是沿着河走,有水的地方更容易遇到人,但也要注意水位上涨的安全风险。

    最后,侯昭敏建议,人们不妨在生活中有意训练一些生存技能,比如收集淡水、野外生火、可食用动植物识别、庇护所寻找和搭建、求救信号传递技巧等,以便不时之需。▲, http://www.100md.com(孙广勇 任琳贤)